圭峰岩(和顺)(규봉암(화순)) - 地区信息 - 韩国旅游信息

圭峰岩(和顺)(규봉암(화순))

13.2 Km    22571     2024-02-20

全罗南道和顺郡二西面桃源街40-28

这是位于无等山上的一座小庵。据推测,这座建筑物建于新罗时代(B.C.57~A.D.935),经过1959年的修缮工程后拥有了现在的面貌。风景出类拔萃,以至于韩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只有登上了圭峰岩,才算爬过了无等山”。因秋天里五彩缤纷的枫叶而闻名,寺庙周围散落着许多奇岩怪石。

HOLA羊驼咖啡馆(올라알파카카페)

HOLA羊驼咖啡馆(올라알파카카페)

13.4 Km    0     2024-02-20

全罗南道和顺郡和顺邑安养山路477

这是和顺的一家烘焙咖啡馆,可以近距离观察羊驼并进行喂食体验。招牌菜是羊驼冰块拿铁,将羊驼形状的意式浓缩咖啡冰块放在牛奶中溶化食用。可以在咖啡馆里一边欣赏万渊山的自然景色,一边品尝饮料和甜品,因此很受欢迎。

荣山江영산강

荣山江영산강

14.2 Km    14406     2020-05-19

全罗南道潭阳郡水北面开东singi路
+82-61-380-2820

 起源于潭阳郡龙面的龙湫峰(560 m),流经潭阳、光州、罗州、灵岩等地的荣山江,经过河口堰,为一西南方流向的河川。其最后与光州川(11.8 km)、黄龙江(45 km)、砥石川(34.5 km)、古幕院川(21.4 km)、咸平川(15 km)等支流会后,最后流入黄海。而因潮汐的影响,罗州附近的农耕地常因河川犯滥、农地侵蚀而蒙受不少损失,直至1981年12月河口堰建造完成后,感潮区域才大幅减少。

荣山江长115.5 km, 流域面积 3,371 平方公里

Hwaseong Sigyuksikdang ( 화성식육식당 )

Hwaseong Sigyuksikdang ( 화성식육식당 )

14.4 Km    22     2021-04-08

全罗南道和顺郡和顺邑Chilchung路162
+82-61-374-2806

能品尝到新鲜生肉的餐厅。招牌菜是牛肉。位于全罗南道和顺郡的韩餐专门店。

月峰书院 월봉서원

月峰书院 월봉서원

14.5 Km    3635     2021-03-04

光州广域市光山区广谷路133(光山洞)
+82-62-960-8253

月峰书院是1578年以金继辉为首的地方儒林为了纪念奇大升先生的学问与德行,在光山郡飞鸦面山月里创建望川祠,并供奉其排位。1646年(仁祖24年)迁到现在的位置,1654年(孝宗5年)被赐匾名“高峰”。1671年在宋时烈等的建议下,将供奉在附近德山祠的朴祥和朴淳的排位也牵至此,1673年追加供奉了金长生与金集的排位。一直负责供奉先贤与地方教育的书院于1868年(高宗5年)由于大院君的书院撤废而废止。之后由全罗南道儒林于1938年建5间冰月堂,1972年增建4间库直舍,1978年增建外三门与藏板阁,1980年增建祠宇,1981年建内三门。冰月堂被指定为光州广域市纪念物第9号,藏板阁则保管着《高峰集》木板474板。

潭阳郡昌平面[慢城]담양군 창평면 [슬로시티]

14.8 Km    6443     2021-05-13

全南潭阳郡昌平面石潭路56-24
+82-2-383-3807

潭阳郡昌平面是最新被评选出的慢城,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农村的西红柿、蔬菜等产量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人心淳朴,是一处非常适合居住的好地方,昌平的名字自高丽时代就开始使用一直叫到现在,历史上这里曾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忠、孝、义、礼等教育繁盛,文化和传统气息浓郁。壬辰倭乱时抵抗外敌的义兵队长就出生在此,1906年4月月1日私立昌兴学校建立,成为新文学教育的基地,从这里走出了国务总理、国会副议长、各部长官、大法官和文化界巨匠高在旭、韩国第一个工学博士李承基、最早的女农业博士金思顺等人才。这里还是朝鲜时代向皇上进贡的昌平米糖和韩果、竹盐、竹盐大酱、传统年糕排骨等韩国传统食品的发源地。

* 一般状况
行政区域 - 法定里 12, 行政里 27, 半 53,自然村落 35
面积 - 33.803㎢ (潭阳郡的7.4%)
人口及世代 - 4,162人

* 历史
三国时代 - 拘溪国
百济时代 - 屈支县
新罗时代 - 757年(景德王16年)祈阳县
高丽时代 - 940年(太祖23年) 昌平县有名“明平” 1144年(仁宗21年) 中央指定官印县令。
朝鲜时代 - 1474年(成宗5年)-废昌平县将此归入光州牧管辖,后于1479年称为昌平县,1758年(英祖34年)闵百禄编纂《昌平县志》,1793年(正祖17年)(昌平县令)赵光存从现古西面古邑里搬到现昌平面昌平里82号(昌平面事务所) 1895年(高宗32年)5月26日昌平郡(4等郡守)1896年(高宗33年)8月24日,正式定为南道昌平郡,管理9个面
日治时代- 1910年 韩日合并时代 - 昌平郡 1914年2月28日部令)第11号(1913.12.29公布)编入昌平郡潭阳郡改名为昌平面
※ 昌平是取自孔子出生的鲁国昌平乡,据说两地的地形等都非常相似而有此命名。1990年4月1日南面外东里编入昌平面。

潭阳昌平三支川村[慢城]담양 창평 삼지내마을[슬로시티]

潭阳昌平三支川村[慢城]담양 창평 삼지내마을[슬로시티]

15.1 Km    13544     2020-05-06

全罗南道潭阳郡昌平面Doldam街9-22

亚洲第一个慢城村,潭阳昌平三支州村
拥有约1510年历史的昌平三支川村的东面和南面分别是月峰山和国首峰,村子上方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好似一只挥动翅膀欲展翅飞翔的凤凰。三支川村历来盛产农作物。村子内保留有许多传统房屋,这些被指定为民俗文化财产资料第5号的“潭阳高在宣家屋”让传统村更具文化价值。村子的院墙是由没有棱角的花岗圆石混合泥土制作而成。墙的底端是用大的石头,上面则是用小或者中等大小的石头砌成。“S”形的村间小路和传统房屋构成了三支川村幽静、和谐的气氛。

什么是慢城?

1999年意大利的格里韦前市长卡尔洛•佩特里尼发起了慢食运动,他呼吁市民们“慢慢享受生活,反对按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的汉堡等单调的快餐食品,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其目的是“通过保护美味佳肴来维护人类不可剥夺的享受快乐的权利,同时抵制快餐文化、超级市场对生活的冲击。慢城是慢食运动的衍生、是过去和现代的结合、是追求享受“慢并幸福的生活”保护自然环境、天然食品、传统文化等,是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地域社区。从1999年至现在,已有19个国家,125个城市被选定为慢城。2007年12月1日,潭阳昌平面三支川村被选定为亚洲的第一个慢城。

* 土墙形态 - 墙的长度约为3600米,由土石墙,石墙组成(大部分是土石墙)
* 村子历史 - 形成于16世纪初,现有177家 (496人)居民居住
* 文化财 - 潭阳高在宣家屋 (全罗南道民俗财产5号)等2件

古宅韩屋中[韩国旅游品质认证/Korea Quality](고택 한옥에서[한국관광 품질인증/Korea Quality])

古宅韩屋中[韩国旅游品质认证/Korea Quality](고택 한옥에서[한국관광 품질인증/Korea Quality])

15.2 Km    14518     2020-12-23

全罗南道潭阳郡昌平面石墙街88-9
+82-61-382-3832

古宅韩屋中是位于全罗南道潭阳郡昌平面三支川村的古宅韩屋,三支川村是亚洲首个被指定为慢城村的村子。古宅韩屋中共有15间韩屋客房,与美丽的石墙路相映成趣,可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古代乡村气息。韩屋离竹绿苑和水杉路的车程均在30分钟以内,竹绿苑内竹林密布,坐落着潇洒园和松江亭等文化遗产,水杉路则每次都入选韩国最美道路,因此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多样的美好景色。古宅、厢房、舍廊房和庭院小屋环绕着宽敞的庭院,厢房和舍廊房被划分为多幢,迎接着客人的到来。院子里一年四季花开花谢,有时枝繁叶茂,也有时枝桠光秃,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韩屋最受欢迎的空间是茶室,这里宽敞开阔,能使客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焦点民宿[韩国旅游品质认证/Korea Quality](스테이 초점[한국관광 품질인증/Korea Quality])

焦点民宿[韩国旅游品质认证/Korea Quality](스테이 초점[한국관광 품질인증/Korea Quality])

15.3 Km    0     2023-09-20

全罗南道 罗州市 金川面 唐ga街 33-6
+82-10-4892-3473

焦点民宿是位于全罗南道罗州一个小村庄最深处的韩屋。老房子经过翻新后,提供大大的院子,阁楼,露天浴池,户外火炉,客厅,厨房和卧室。在阁楼中,可以一边泡茶一边度过美好时光,在露天浴池中,可以享受凉爽的微风和轻抚柔和的月光。 院子一侧的户外火炉呈现出一种感性的氛围。 

俛仰亭(면앙정)

俛仰亭(면앙정)

15.6 Km    3064     2020-04-27

全罗南道潭阳郡凤山面俛仰亭路382-11
+82-61-380-2811

被指定为全罗南道纪念物第6号的俛仰亭,是位于全罗南道潭阳郡凤山面济月里济凤山山麓的一座亭子,于1533年宋纯(1493~1583)所建,以李滉(1501~1570)为首的众多学者和文人曾在会聚在此,进行文学讨论。
亭子是木质瓦房建筑,前后和左右有连廊,中间有房间,原来是一座草亭(用草和芦苇做顶搭建的简陋亭子),仅仅能遮挡一下风雨,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是经过后代多次翻修后的样子。亭后是通到山上的小路,山腰的田野在此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宋纯为了便于做诗文研究而建了这座亭子,亭子上还刻有当时著名学者和诗人们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