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Km 2022-09-21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栗谷路10街19
+82-2-3673-0323
位於嘉會洞北村韓屋村內的俞氏家庭為俞姓家族所住的韓屋,提供對於韓國生活文化和傳統有興趣的外國人,體驗傳統文化的機會。
6.9Km 2023-09-12
首爾特別市 鐘路區 桂洞6街 9
+82-2-742-1115
仁宇之家是一間位於首爾鐘路桂洞胡同的傳統韓屋民宿,每間客房都有自己的洗手間。這裡的特色是春天時,屋簷下的燕窩會有很多燕子棲息,讓這間韓屋更顯生機。旅客還可以體驗傳統韓紙工藝,編織手鏈,製作紙扇等活動。附近有各種餐廳,咖啡廳,便利商店等,而景福宮,昌德宮,仁寺洞,三清洞等景點也都很近,走路就可以到達。
6.9Km 2025-04-16
首爾特別市龍山區雩祀壇路14街11 (梨泰院洞)
NOUVELLE SEOUL是THE HYOOSIK集團旗下的高級飯店品牌,意指「新首爾」。THE HYOOSIK NOUVELLE SEOUL(梨泰院店),就是以新靈感與創意,打造出新首爾的住宿設施。宣揚自由與創意的藝術之鄉法國,透過眾多作品,傳達藝術靈感。這裡共有三種客房,分別為兩張床的Collection T客房、一張雙人大床的Collection D客房、一張單人床的Collection S客房。同時,也設有所有顧客都可放鬆休息的公用大廳休息區與1樓的義大利麵專賣店Byronic Pastabar。但這裡不便停車,推薦利用附近的公營停車場。
6.9Km 2025-10-24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清溪川路159
世運電子商業街是1968年開幕的韓國首座綜合電子商街,也是擁有40年歷史的電子商街。作為位於首爾市中心鐘路的市區電子產業區,可購得各種電子產品。自2014年起全面推動首爾市都市更新事業,興建了空中步行路、屋頂觀景臺、廣場與能體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Makers Cube等,提供與衆不同的看點。
6.9Km 2025-10-23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昌德宮街164
沿著安國洞現代集團總公司旁的路一路往北,就會抵達首爾中央高中的正門了。中央高中設立於1908年,原為畿湖地方(京畿道和黃海道南部、忠清道北部)的憂國之士們所設立的畿湖學校。1910年 9月與興士團(1913年獨立運動家安昌浩於美國舊金山創立的民族復興運動團體)所創立的隆熙學校合併。後來其他憂國之士們所設的湖南、嶠南、關東等學會,陷入了營運困難,1910年11月一同合併,改稱為中央學校。1915年金性洙(1891-1955,教育家兼政治家)接手了學校,1917年他將校舍遷到桂山山坡並新建了建築。本館等建築於12月竣工,當時的校舍為2層樓的紅磚建築。然而,1934年本館因火災被燒毀。之後於1935年6月,由設計了高麗大學本館和圖書館、朝鮮日報大樓的韓國近代建築家朴東鎮(1899-1980)重新設計並動工,新建的本館後來在1937年9月完工。
[中央高中本館] 史蹟 (1981.09.25 指定)
本館就建在正門的正前方,是石造水泥鋼筋造成的2層樓近代建築。本館呈左右對稱的H型,平面中央為中世紀哥德式城館風的4層塔,左右1樓為教務處,2樓為教室。
* 面積 - 2,409.9㎡
[中央高中西館] 史蹟 (1981年9月25號指定)
中央高中西館完工於1921年10月,是2層紅磚建築,沒有確切的設計者資訊。1934年燒毀的舊本館(現銅像處)為中心,左邊為東館,右邊為西館。西館是運用灰白色花崗岩與紅磚砌成的2層樓房,據說設計者為日本人中村與資平。建築平面為T字型,屋頂呈人字型,且斜面特別明顯。西館整棟建築都被用作教室,而這裡更是三一運動後,創設朝鮮青年軍、6•10萬歲運動、光州學生運動的起始點。
* 面積 - 595㎡
[中央高中東館] 史蹟 (1981年9月25號指定)
東館完工於1923年10月,亦為2層紅磚建築,建在1934年被燒毀的舊本館左邊,與西館相對。東館與西館一樣,皆未留下設計者與施工者之記錄,確切資訊已不可考。東館的建築結構及特徵與西館相似,是紅磚石板瓦的哥德式建築, 建築平面呈T字型, 屋頂則呈人字型,且斜面顯得格外突出。
* 面積 - 648㎡
* 所有者 – 學校法人高麗中央學院
6.9Km 2024-03-06
首爾特別市中區獎忠壇路59
1950年成立的亞洲首座國立劇場,也是唯一一座以當代藝術手法創作及製作傳統藝術表演的劇場。主要設施包括大型的日升劇場、中型的月升劇場、小型的星升劇場與圓形舞臺結構的天空劇場。另有表演藝術博物館、文化廣場與休息區等。
6.9Km 2021-10-0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昌德宮街89
+82-2-760-4722
仁寺美術空間是政府爲資助貧困藝術家而設立的展覽館,於2000年5月26日對外開放,至今仍由國家全資經營。該美術空間可說是國家藝術支援政策的一個成功事例,常舉辦實驗性、前衛性的展覽,旨在促進藝術界的繁榮。學術研究官通過參觀工作室及藝術院校來掌握當今藝術界的動向。此外,仁寺美術空間還公開徵集各種企劃展,以發掘有才能的新藝術家。對於在徵集中脫穎而出的作家,仁寺美術空間將會無償提供2個星期的作品展示機會。該展覽館完全以作品的優劣爲標準,致力於幫助那些有才能的藝術家擺脫因窘迫而無法從事藝術創作的困境。仁寺美術空間每年都舉辦2~3次企劃展和國際展,也堅持舉辦研討會symposium / siminar及作家間的交流會。現由1名主任學術研究官和2名助理學術研究官主持工作。其它展覽館一般下午5、6點就關門,7、8點才閉館的仁寺美術空間更適合那些傍晚參觀的遊客。此外,仁寺美術空間所在的仁寺洞室是韓國傳統的藝術之街。
7.0Km 2025-03-1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粟谷路99
仁政門為仁政殿的正門,建於太宗5年(1405年),後於壬辰倭亂時受損,於光海軍元年(1608年)重建。英祖20年(1744年)10月承政院火災時左右的行閣也一起燒毀,隔年3年再度重建。純祖3年(1803年)12月時宣政殿西行閣失火,使得仁政殿於次年12年再次重修,現在的仁政門就是當時留存的。由多包柱、歇山頂、平三門等技法中可看出朝鮮後期的建築特徵。日據時代的1910年,與周圍的建築進行了部分修改,現在外牆的前後雖然都有門,但是推斷原本只有中間柱間有門。現為三階石層為基底,並於上方立起圓柱,柱子上方栱包由昌枋與平枋相拼。梁柱頂端平柱部位則採用內二橫木、外二直木重疊的方式疊起,平柱的四個角則以雲彩的雕刻形狀塑形。宮門頂端為椽燈頂棚,屋檐為雙層屋檐,平柱靠近屋檐部份使用做丹青彩繪。仁政門左右行閣與仁政門的門扉在日據時代多改為日式風格。歷代的王多在這裡即位,包括孝宗、顯宗、肅宗、英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