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扶餘博物館(국립부여박물관) - 地區信息 - 韓國旅遊信息

國立扶餘博物館(국립부여박물관)

國立扶餘博物館(국립부여박물관)

15.5 Km    6874     2021-01-19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錦城路5
+82-41-833-8562

* 一次認識扶餘文化的國立扶餘博物館 *
位於扶餘市區東南方錦城山山麓的國立扶餘博物館,最早始於1929年財團法人「扶餘古蹟保存會」。當時保存會於扶蘇山南側的朝鮮時代官衙客舍,展出收藏的百濟文化財與文物。
1939年起,保存會被稱為「朝鮮總督府博物館扶餘分館」,因而得名「扶餘博物館」。1970年於扶蘇山南側山麓建立新博物館,主要展出包含扶餘地區在內,分布於百濟圈的各種百濟文化相關文物。
1993年8月6日,博物館遷至現址重新開館。以新面貌出現的國立扶餘博物館,佔地面積約61,429㎡,設有4個展覽室與戶外展覽場,共展出約1,000多件文物。

* 國立扶餘博物館的構造 *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採韓國傳統樣式,以八角型的中庭為中心,周圍則是史前室、歷史室、佛教美術室等常設展覽室與戶外展覽場。史前室以扶餘一帶為主,展出忠清南道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之文物;歷史室展出泗沘時代(指百濟遷都至泗沘的時期,西元538~660年)的百濟文物與三國時代的文物;佛教美術室則展有泗沘時代百濟的佛教美術品;戶外展覽室展出佛像與石塔等大型石雕。

百濟香(백제향)

百濟香(백제향)

15.8 Km    2214     2021-03-12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泗沘路30街17
+82-41-836-8729

位於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的百濟香原本是蓮葉飯餐廳,現已轉型為販售蓮花餅與傳統茶的咖啡廳。百濟香就位在前往宮南池的路口,這裡的代表餐點扶餘蓮花餅,是以百濟文化的象徵──蓮花為造型製作的特色糕點。不僅外形呈蓮花形,整個餅使用店家親自栽培的無農藥蓮花與蓮葉煮滾的水,加上蓮葉粉、糯米粉、麵粉等製作而成。為了讓蓮花餅上有蓮花香,店家會在上午8點前,花瓣還沒打開前摘下花瓣冷凍後使用。此外,這裡也販售蓮葉冰沙、蓮葉餅乾等以蓮花製成的各種點心,值得一嚐。

定林寺址博物館(정림사지박물관)

定林寺址博物館(정림사지박물관)

16.1 Km    11937     2020-06-10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定林路83
+82-41-832-2721

* 能體驗百濟文化的定林寺址博物館 *
從1998年開始規劃,投入150億韓元的巨額預算,建造地下1層樓、地上1層樓,建築面積3,305平方公尺,內含展示空間2,479平方公尺的定林寺址博物館。整體建築構造則以佛教象徵的梵語萬(卍)字做藍本。

博物館透過作為韓國與日本佛教起源的百濟佛教文化,重現了站在百濟佛教巔峰的泗沘時代定林寺,以及百濟人的優秀技術與過去曾為東北亞中心的百濟。特別的是跳脫一般博物館的結果論陳列方式,以影像、說明板、模型、體驗、文物等各種方法,將展示重點放在文化的形塑過程與價值上。另外,也預計將於企劃特展室舉辦百濟泗沘都城新資料展,展出百濟泗沘都城內出土的未公開文物。

* 定林寺址博物館的意義 *
透過從佛教的開始到復興、佛教藝術與文化發展巔峰的泗沘時代動畫、幻燈片及模型等各種方式,讓訪客認識百濟時代的國際地位與相關資訊。另外園區內還有史蹟第301號的定林寺址、國寶第9號定林寺址5層石塔與寶物第108號的石佛坐像等,提供了遊客休息的空間,也以新的方式展現了鮮活的歷史。

扶餘定林寺址五層石塔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부여 정림사지 오층석탑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扶餘定林寺址五層石塔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부여 정림사지 오층석탑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16.1 Km    7295     2021-02-25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定林路83

* 百濟寺院的原址-定林寺址 *
百濟將都城移至扶餘時期(538-660)的中心寺院,挖掘調查時期於講堂址發現了寫著「太平八年戊辰定林寺大藏唐草」的字跡。太平八年為遼的年號,同等於高麗顯宗19年(1028年)。與這個字跡一同出土的文物數量,是此處出土的高麗瓦片中最多的,為能夠代表定林寺曾於高麗重建的文物。

從伽藍配置形式看來,為典型的一塔式配置。從南邊起分別以中門、石塔、金堂、講堂的順序,建築於一直線上,周圍規劃有迴廊。但特別之處在於,包圍伽藍中心部份的走廊型態並非正四角形,而是呈現北方間隔較寬的梯形。從挖掘調查結果看出,原本寺廟前有蓮池,為了保護石佛坐像的建築建造於1933年。遺留有百濟時代建造的5層石塔(國寶第9號),以及高麗時代製作的石佛坐像(寶物第108號)。出土文物包含百濟與高麗時代的裝飾瓦片,還有百濟硯臺、陶器與泥土捏製而成的佛像等。

* 國寶第9號的著名定林寺址五層石塔 *
建造於扶餘定林寺址的石塔,在窄且矮的第一階基壇上豎立了5層的塔身。與新羅聯合消滅百濟的中國唐朝將帥蘇定方,在此塔留下有著「征伐百濟紀念塔」意思的字句,因而一度被誤稱作「平濟塔」,備受侮辱。

基壇每一面中間與稜邊上放置著柱石,塔身部各層主石每個稜邊上都豎立著柱子,上下較窄、中間凸出的技法,是利用了木造建築內的肚凸法;薄而寬的屋頂石為屋簷四角微微上彎的淡雅姿態。窄而淺的1層基壇與表現出肚凸法的柱子,以及薄而寬的屋頂石等型態,在在忠實顯現出木造建築的型態,又並非一昧的模仿,而是表現出精練創意的造型,整體型態非常莊重美麗。與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國寶第11號)同為百濟時代流傳下來的唯二石塔,不僅是甚為貴重的歷史資料,透過精緻的造型美,更是散發出高格調氣度的美麗作品。此石塔與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同為百濟時代建造的貴重石塔,可以稱得上是韓國石塔始祖。

益山彌勒寺址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익산 미륵사지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益山彌勒寺址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익산 미륵사지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16.4 Km    7446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益山市金馬面彌勒寺址路362

* 百濟時代最大的佛寺,彌勒寺址 *
彌勒寺是百濟時代最大的佛寺,關於彌勒寺的創建,都詳細地記載在《三國遺事》裡。新羅的善花公主和百濟的武王(百濟第30代君王,600~641)結婚後,有一天兩人一起上龍華山(今 彌勒山)的獅子寺,準備去拜訪智明法師。在經過一個蓮花池時,突然從池裡出現了彌勒三尊,這也成為彌勒寺創建的契機。為了供奉彌勒三尊,而興建了佛殿(金堂)、塔、廊廡(堂前東西兩側之廂房)。另有一說,認為彌勒寺的創建並非緣於百濟武王與善花公主的信仰,而是具有政治目的。推測是為了擴張百濟的國力,在馬韓勢力中心的此處興建彌勒寺。彌勒寺的興建,不僅可以看出當時百濟建築、工藝等各方面最高的文化水準,據《三國遺事》所載,新羅真平王也送了上百個能工巧匠協助,故彌勒寺的建築可謂集三國技術之大成。彌勒寺很明確地為百濟佛教彌勒信仰的核心,與之相對的則是新羅最大佛寺皇龍寺,為華嚴思想的核心。有別於皇龍寺一塔三金堂的構造,彌勒寺採三塔三金堂式;且皇龍寺的華嚴思想以王為頂點,而彌勒寺的彌勒思想,其特質在於不管貴族或平民,都能藉由修行而前往極樂世界。

* 彌勒寺址的兩個重要文物,石塔與幢竿支柱 *
彌勒寺址還有兩個重要文物,其一是彌勒寺址石塔,其一是彌勒寺址幢竿支柱。彌勒寺址石塔(西塔)被列為國寶第11號,目前高14.24m,為韓國最大、最高的石塔。可惜石塔大幅崩毁,僅留一角的6層塔身,推測原本應有9層。根據圓光大學馬韓百濟文化研究所於1974~1975年的調查,塔身並非木製而為石製,且為東西雙塔配置。而後經考古調查,確定東塔為9層石塔,並於1993年修復完成,而西塔則於2019年修復完成。石塔(西塔)被判定為韓國最高的石塔,其原因在於石塔完美呈現了過去盛行的木塔樣式,只是將建材以石塊取代木頭。
所謂的幢竿支柱是為了支撐幢竿,於左右兩側建的支柱。彌勒寺址幢竿支柱被列為寶物第236號,高395cm,推測於統一新羅時代中期之前所建。彌勒寺址石塔南方2個支柱東西間隔約90m,彼此相對。

國立益山博物館(국립익산박물관)

國立益山博物館(국립익산박물관)

16.5 Km    12558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益山市金馬面彌勒寺址路362

國立益山博物館位於韓國三國時代最大的佛寺彌勒寺址(史蹟第150號)的西南方。彌勒寺址於1980~1996年間歷經長久的發掘調查,出土了自三國時代至朝鮮時代的19,000多件文物。為了妥善保存並展出這些文物,設立了全羅北道道立展示館,於1997年開館。2009年1月,在進行彌勒寺址石塔(國寶第11號)拆解修復工程時,出土了1,100多件的舍利莊嚴具。2015年7月,彌勒寺址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了重新展現彌勒寺址與益山地區的歷史價值,於2015年12月,將道立展示館改名為國立彌勒寺址遺物展示館。2019年2月,則正式更名為國立益山博物館。在館內的歷史文化室與建築文化室內,展出了呈現彌勒寺創建與變遷過程的各種收藏品。其中歷史文化室展出了包含舍利莊嚴具在內的佛教工藝品,能依時代一覽寺院的生活面貌。而建築文化室則展出自百濟泗沘時期至朝鮮時代的屋瓦等建材。

扶餘五日市場(逢5、10日) / 白馬江月夜夜市(부여장 (5, 10일) / 백마강달밤야시장)

扶餘五日市場(逢5、10日) / 白馬江月夜夜市(부여장 (5, 10일) / 백마강달밤야시장)

16.6 Km    16665     2024-06-05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聖王路173號街12

扶餘市場是位於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舊衙里一帶的市場,為傳統的五日市場,每月5、10、15、20、25、30日與31日(最後一天)開市。而在整體面積9,693平方公尺內,也有常設市場,目前每日客流量約有2000多人左右。這裡主要販售的商品有穀物、雜貨、水果、牛肉、海產等,而每週五、六的晚間6點至11點為止,在扶餘市場的廣場還會舉辦白馬江月夜夜市。龐大的扶餘市場建築,如屏風一般圍繞著北、東、西側,內部形成寬廣的廣場,設置了表演舞臺與美食區、餐桌等。而在此舉辦的夜市販售牛排、烤鰻魚、烤章魚串、烤羊肉串、墨西哥薄餅披薩、手工香蒜肉排、火烤魷魚等各種美食,令人食指大動。

扶餘熱氣球飛行(부여하늘날기)

扶餘熱氣球飛行(부여하늘날기)

16.6 Km    0     2024-06-07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聖王路173號街12

扶餘熱氣球飛行是韓國唯一一個可以體驗熱氣球自由飛行之處,曾獲選為韓國觀光公社的主題旅遊10選之一。扶餘的山不高,而市區沒有高樓大廈,可謂最適合熱氣球飛行的場所。有別於其他地方是定點式升降的熱氣球體驗,扶餘的熱氣球飛行則像漫畫中的主角一樣,可以搭乘熱氣球飛向空中,在白馬江上空飛翔約7~8公里,將扶餘郡內與錦江盡收眼底。落花岩、宮南池等燦爛的百濟歷史遺址皆在腳下,乘著風一路遊覽,開闊的景色令人心懭神怡。晴朗的日子,江水映照著一個個五彩繽紛的熱氣球,顯得相當可愛而富有童趣。熱氣球飛行結束後,還有浪漫的慶祝儀式做為結尾,為整趟飛行留下美好的回憶。

落花岩(낙화암)

落花岩(낙화암)

16.6 Km    6113     2020-10-14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北浦路

落花岩是位於扶餘白馬江下游的高聳石頭絕壁。落花岩有一個淒美的傳說,那就是百濟於此戰敗於新羅和唐的聯合軍後,百濟的三千多名宮女像落花一樣紛紛投身於白馬江的說法。因此在落花岩留有百濟女性們視貞節比性命還重要的意義。位於落花岩下的百花亭是0929年郡守洪漢杓所建的。位於絕壁下的落花岩字體是由當時的學者宋時烈所題。

扶餘官北里遺跡與扶蘇山城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관북리유적과 부소산성 [유네스코 세계유산]])

扶餘官北里遺跡與扶蘇山城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관북리유적과 부소산성 [유네스코 세계유산]])

16.6 Km    10245     2024-02-29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舊衙里、官北里

538~660年間的百濟(西元前18年~660年)首都遺跡。官北里遺跡曾是君王平時居住與掌管的王宮,扶蘇山城則是用於應對戰爭的防禦牆。當地已發掘出多處百濟遺跡,並有泗沘都城虛擬體驗館,提供導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