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Km 2021-04-20
首爾特別市廣津區陵洞路135-2
+82-2-467-8788
日式拉麵好吃的建大美食餐廳。 位於首爾特別市廣津區的日本料理專賣店。 招牌菜是日式拉麵。
4.9Km 2019-11-11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街28
+82-2-2261-0500
首爾南山國樂堂是首爾市於2007年所建造的傳統藝術專用表演場。建築分為地上1樓與地下1、2樓,表演場為在地下1樓。共有300個觀眾席,不論是淒美的板索里還是古典的伽倻琴,每個位子皆能清楚的聽見國樂最傳統的聲音。欲來國樂堂欣賞表演的訪客可先於網站上預約,更加便利。
4.9Km 2017-01-31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街28
+82-2-2261-0500
1月28日至29日,兩天期間,將於首爾市中區的南山谷韓屋村舉辦「南山谷韓屋村春節慶典」。因應主題「五大監春節宴席」,本慶典挑選在擁有韓屋五棟的兩班貴族家舉行。除了春季宴席以外,還有多種春節傳統習俗活動與民俗遊戲、傳統表演,好不精采。
5.0Km 2023-02-27
首爾特別市龍山區漢江大路100
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展出已故創辦人兼首任會長徐成煥先生所捐贈之個人收藏作品,於2009年正式更名為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Amorepacific Museum of Art,簡稱APMA),旨在「為發現日常之美而開放的空間」,打造一個可與大眾溝通的空間,持續進行自古典到現代藝術作品的典藏、研究和策展,並支援許多相關研究家、學會及年輕作家。地下1樓的展覽室以古典與現代藝術、韓國藝術等綜合性豐富多樣的企劃展為主。1樓至3樓為公共文化空間「Atrium」,並在1樓設立了美術館大廳、商店、展覽空間「APMA Cabinet」,以及世界展覽目錄庫(apLAP)。作為龍山的代表性建築,以白瓷為主題建造的愛茉莉太平洋總公司新辦公樓1樓亦有美術館。
5.0Km 2019-10-29
首爾市瑞草區南部循環路2364
+82-2-580-3130
1995年開幕的國樂博物館內,是展示著與國樂相關資料的國樂教育場所,能夠讓人一目了然的瞭解韓國音樂的歷史與音樂本身。身為韓國最早的國樂專門博物館,國立國樂博物館收藏了含有各種歷史與文化價值的6,000餘件國樂資料與古物。更在館內區分七種主題、六處固定展示室。展示相關資料有各種韓國國樂器、國樂相關音樂與影像資料等。另外立體影像室也提供3D動畫,讓訪客一點都不覺得無聊。
* 開館日 : 1995年2月;2012年8月重新開館
5.0Km 2023-06-29
首爾特別市瑞草區南部循環路2364
* 為保存、傳承、推廣並發展傳統音樂與舞蹈所設立的國立音樂機構 *
國立國樂院是為了促進國樂發展,進行各種表演、學術研究、國樂教育、海外交流而設立的機構。其起源最早可上溯至新羅時代後傳承而來的宮廷音樂機構。而在1945年8月15日光復以後,宮廷音樂機構解體,相關人員與機構被列入「舊王宮雅樂部」轄下,1951年以後才成立國立國樂院。國立國樂院的組織制度於1950年公布,因韓戰之故,1951年於釜山開院,戰後曾先後遷至首爾的雲泥洞與獎忠洞,直到1987年才被遷至瑞草洞的現址。
2010年起,國立國樂院被劃為文化體育觀光部的所屬機構,內有國樂研究室、企劃管理課、掌樂課、國樂振興課、舞臺課,以及雅樂團、民俗樂團、舞蹈團、創作樂團等四個演奏團。此外,國樂院轄下還有三個地方國樂院,分別為全羅北道南原的國立民俗國樂院(1992.3.20開院)、全羅南道珍島的國立南道國樂院(2004.7.7開院)、釜山廣域市的國立釜山國樂院(2008.10.28開院)。
5.0Km 2021-04-15
首爾特別市中區退溪路344
光熙門為朝鮮太祖5年(西元1396年)創建漢陽都城時,於東南側建成的小門,被列為四小門之一的南小門,並常被稱為水口門。雖然以距離來看,與清溪川流經之地建成的水口實際上與東大門較接近,離光熙門還有一段距離,但在獎忠壇公園至漢南洞的山坡上,另有過去修築的南小門,故為了便於區分,將之稱為水口門。此外,水口門實際上又與西側的西小門被當做屍軀門使用,都城內的葬禮行列在向東行進時,往往由此通過。
壬辰倭亂時,都城與宮殿皆遭到破壞,光熙門亦然。依肅宗時的記錄所載,南小門與光熙門的位置被混為一談,城門地基與軍營位置亦難以確認,可見都城遭嚴重破壞後,並未重新修築。於肅宗37年(西元1711年),都城重新修築完成後的次年,光熙門終於開始重建,水口門重砌,門樓也一併修築。由於水口門被嚴重破壞,石造建築需重新改建,因耗時甚久,將管轄西大門地區的衙門之木材搬至敦義門(西大門)建成門樓。當時城門修築完成後,究竟門樓於何時重建完成不得而知。但在肅宗45年(西元1719年),據史冊所載,當時代理政事的世子同意為光熙門題匾額並將之懸掛於門樓,而英祖時重建都城門樓,光熙門並未在重建名單之列。此外,約在西元1759年左右繪成的《都城圖》,依當時有無門樓的實際情形描繪,水口門的門樓亦被繪出。由此可以推定,光熙門的門樓於肅宗時即已重建完成。
在日據時期,因鋪設電車軌道而將城郭拆除,光熙門僅留下城門與城樓。在韓戰時,門樓再次遭到破壞,直到1975年,因城門位於道路正中央,被遷至原址南側15m處開始修復工程,並於1975年11月竣工。光熙門曾歷經許多歷史事件,仁祖2年(西元1624年)李适之亂發生後,李适即藉由此門逃出都城,而丙子胡亂(西元1636年)時,君王仁祖亦自此門退往南漢山城。朝鮮時代日本的使臣自玉水洞豆毛浦渡口渡過漢江,亦是經由光熙門前往位於仁峴洞的日本使臣專用驛館東平館。光熙門的城門與首爾城郭的其他小門相同,皆採用長方形的武沙石作為城樓基石高高堆築,再於城門中間設置前後拱門與通道,最後再於其上建築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