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Km 2024-06-19
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110
首爾市廳前的草坪廣場,不但是三一運動、6月民主化運動等韓國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的舞臺,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時,更聚集了數十萬名市民在此為韓國隊加油、打氣,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首爾廣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朝鮮高宗時期的1897年,高宗避難至俄羅斯公使館,再回到月山大君私宅慶運宮(今 德壽宮)。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的高宗,為了奠定國家的新基礎,以德壽宮大漢門前為中心,舖設了放射線形的道路,前方則設了廣場與圜丘壇。自此時開始,大漢門前方廣場經歷了高宗保護示威、三一運動、四一九革命、反對韓日會談示威、六月民主化運動等,成為市民的主要舞臺,也是周邊擁有許多歷史文化資源,具備國家象徵性與歷史性的地點。如今,這裡成為首爾代表廣域之一,春、夏、秋季為許多人在此休息、閱讀,以及舉辦各種活動的空間,冬季則化為溜冰場,一年四季都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之處。廣場對面為德壽宮,一旁則為首爾圖書館,適合順道遊覽。
14.7Km 2022-12-14
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110
首爾圖書館可提供廣泛的首爾市相關資料,除了有首爾相關資訊外,還有歷史、文化、都市計畫、交通、環境、行政等各種領域的資料,以及海外旅遊訊息、研究論文、影像資料、電子資訊等。
14.7Km 2025-04-24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桂洞街37 (桂洞)
※ 北村特別管理地區(紅區)實施宵禁,夜間禁止觀光客造訪
- 禁止造訪時間 : 17:00~翌日10:00
- 禁止造訪內容 : 宵禁時間內,限制區域禁止觀光客造訪(違反時處以10萬韓元罰款)
- 施行日 : 2025年3月1日起
- 限制區域 : 北村路11街一帶約34,000平方公尺
※ 北村韓屋村參觀禮節
- 團體遊客造訪時務必有導遊同行
- 禁止遊覽車違規停車
- 禁止任意侵入私人住宅、任意拍攝、亂丟垃圾、路邊隨地便溺、發出噪音
- 請遵守造訪時間
北村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和宗廟間,傳統韓屋林立,為首爾極具代表性的傳統住宅區。許多文化史蹟皆位於此地,也被稱為市中心的街頭博物館。因坐落於清溪川與鐘路北方而被稱為「北村」,有嘉會洞、松峴洞、安國洞、仁寺洞,而司諫洞、桂洞、昭格洞、齋洞等地名,也留下歷史的痕跡,可知這裡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北村是朝鮮時代兩班貴族的居住地區,至1920年代為止,這裡都沒有大幅變化,只有幾戶擁有高柱大門的大戶人家及數棟韓屋。直到1930年代,首爾的行政區域擴張,城市構造也朝近代化發展,北村才開始逐漸產生轉變。房地產公司購入北村的大片土地與林野,於此地集體建設中小型韓屋,如今嘉會洞11番地與31番地、三清洞35番地、桂洞135番地的韓屋住宅,皆為此時期所形成。於大廳設置玻璃門、在屋簷上安裝洋鐵皮等,這些使用當時新建材的北村韓屋,既具備傳統韓屋的樣貌,又適應了近代城市化,進化為新的城市住宅類型,因而備受矚目。
有別於1960年代整個北村地區都是韓屋的盛況,自1990年代以後,因急速增加的多戶數住宅,許多韓屋逐漸消失,但部分地區仍有一整片屋況良好的韓屋留存。北村內的許多韓屋屋頂與屋簷相連,甚至連牆壁也和鄰居共用,這樣的風景也讓人重新感受到被遺忘的溫暖人情味。北村之美值得細細品味,在此靜靜漫步,相連的屋簷與小巷弄,無一不透著傳統的風情與美。為了讓這裡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觀光景點,也請遵守參觀禮儀,盡量進行「安靜旅遊」。
※ 所謂「安靜旅遊」,指旅客在遊覽時不侵害當地居民的生活圈與環境,保持安靜避免大聲喧嘩的旅遊形態。
14.7Km 2024-01-26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北村路18 1樓
旨在宣傳歷史悠久且多樣的韓國傳統酒,介紹其風味、韻味及文化價值的傳統酒展示暨體驗空間,發揮了為消費者與外國人提供平時難以接觸的各種傳統酒資訊的導覽窗口作用。此外,為了創造持續的傳統酒需求並擴大市場,以餐飲業者及流通(銷售)專家為對象,提供傳統酒教育與商務諮詢。由傳統酒品酒師等傳統酒專家營運,每個月以不同主題介紹多樣的傳統酒並進行試飲活動。隨著每個月變換的「本月推薦傳統酒」,還將展出韓國工藝設計文化振興院推薦的當月酒杯與酒瓶。
14.7Km 2025-06-1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北村路18 (齋洞)
韓食文化空間E:eum位於首爾鐘路區北村路,是由韓食振興院所經營的綜合文化空間,擁有可體驗韓食之味與美的展覽、教育、表演、圖書館等各種設施。
14.7Km 2021-10-0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桂洞街37
+82-2-2133-1371
北村韓屋村的北村文化中心,位於景福宮、昌德宮,宗廟之間的區域,是隨同首爾600年歷史一起流傳下來的韓國居住型態建築物。緊鄰兩個宮闕之間的傳統韓屋聚落,可從其中一窺首爾的傳統風貌,現今轉型成傳統體驗館或是韓屋餐廳等場所。北村文化中心是由內宅、行廊、別館所構成的傳統韓屋建築,在這裡不只可感受到韓國固有的傳統,還可以報名參加歷史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如: 書法、茶道、工藝等傳統文化講座。整體設施分為宣傳館、居民文化中心、國內外訪客休憩空間-舍廊房、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