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Km 2024-12-23
首爾特別市 鐘路區 桂洞街 49-23
+82-2-742-3410
樂古齋首爾北村韓屋飯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丁榮鎮老翁將擁有130年歷史的韓屋改造成的傳統文化空間。端莊聳立的大門,傳統瓦片,圍牆,亭子,蓮花池,醬缸臺等與松樹一起展現韓屋的韻味。在大廳前廊裏渡過的時間,風鈴聲,吹拂的微風讓人有特別的感受。客房整潔舒適,鋪着天然玉石的地暖炕房和用黃土製作的木柴汗蒸房給人們帶來了健康的旅程。還營運着多種傳統活動。
14.8Km 2025-03-17
首爾特別市銅雀區顯忠路55
+82-2-820-9848
孝思亭本是世宗朝盧閈大監作為漢城府尹以及右議政的別莊。盧閈大監,字有隣,諡號為謚恭肅公。盧閈大監喪母之後,於守墓三年之處建造亭子,亦是其北望、追憶位於開城的父親的墓地的所在地。而據說是當時的吏曹判書姜碩德將此處命名為「孝思亭」。
後人為了尋找孝思亭的原址,參考了徐居正等人的詩文以及《新增東國輿地勝覽》,然而卻因周遭環境已變,最後只得選於此處重新建造孝思亭。孝思亭為正面三間、側面兩間、五樑的房屋構造,屋頂為簡樸的歇山頂造型,內為一間大小的暖炕房,而周圍的欄杆則呈丁字型圍繞。
14.8Km 2025-03-15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栗谷路3街4
2021年7月在鐘路區安國洞開館的首爾工藝博物館,為首爾市改建(舊)豐文女子高中的五棟建築而成的韓國首座公立工藝博物館。除了展示工藝品之外,其成立主旨在於透過研究與分享工藝相關知識、記錄、人與環境等,成為體驗工藝本身技術性、實用性、藝術性與文化價值的活力平臺。
首爾工藝博物館收藏了傳統乃至現代等多個時代與領域的2萬多件工藝品與工藝資料,目前正不斷籌辦工藝歷史展、現代工藝展、當地工藝展、兒童工藝展、工藝資料庫、工藝圖書館、工藝資源管理系統與工藝裝置作品計畫等多項展覽與活動,以及資料與系統。
首爾工藝博物館的前身為世宗之子永膺大君住處、為舉辦純宗嘉禮而建的安國洞別宮等王家宅邸或王室嘉禮相關場所,歷史悠久,亦是製作手工藝品並進貢朝廷的朝鮮工匠「京工匠」們曾居住的鐘路區中心地區。
14.8Km 2021-05-25
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136
+82-2-318-6288
上班族經常前往聚餐的店家。 招牌菜是石板烤排骨。 位於首爾特別市中區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14.8Km 2021-04-20
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136
+82-2-3789-3245
瑞士巧克力專賣店。 招牌菜是可可。 位於首爾特別市中區的西餐專賣店。
14.8Km 2021-05-11
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22街12
+82-2-732-0161
首爾市區後方的新國際飯店位在最適合商務活動與購物的交通要地,同時也是觀光與接觸歷史的好位置。德壽宮、景福宮、昌慶宮、光化門、昌德宮後苑、南山首爾塔、各大百貨公司、東大門與南大門市場、仁寺洞、清溪川皆能輕鬆抵達,至首爾市廳僅需徒步1分鐘。飯店內部提供有舒適的休憩空間,俐落的裝潢,還有完備的防災設施。飯店內共有142間客房,其他設施有餐廳、宴會場。
14.8Km 2023-07-20
京畿道果川市冠岳山街58
穩穩舍曾是果川客舍,建於朝鮮仁祖27年(1649年),於正祖時期被命名為「穩穩舍」。1790年2月11日,正祖大王在前往父親思悼世子的陵墓途中曾下榻果川客舍,並讚揚此處「風景優美宜休憩」,因而賜予親筆匾額,客舍西軒得名「穩穩舍」,客舍東軒則援引果川昔日別名命名為「富林軒」,日後果川客舍便沿稱為穩穩舍。1980年6月2日,穩穩舍被指定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而後於1986年12月2日,全面拆解重修。但過去穩穩舍的建築形態已不可考,因而參考全羅南道昇州郡(今 順天)的樂安客舍,修復為正面9間、側面2間,於歇山頂中央再加上懸山頂之建築。
14.8Km 2020-07-06
京畿道廣州市退村面
+82-31-760-2000
八堂湖為位於京畿道廣州市退村面和南終面的人工湖,於1973年八堂壩完工後,容納約2億5千萬噸的水量。八堂湖供給首爾、京畿地區的水,湖邊一帶的景觀以八堂湖為中心形成廣州的觀光景點。特別是沿著八堂湖的道路相當適合兜風,沿著道路還可以到達八堂展望台一望八堂湖的美麗風景。
14.8Km 2021-03-23
首爾特別市城北區阿里郎路19街116
貞陵是朝鮮太祖繼妃神德王后康氏的墳墓。作為朝鮮開國君主的太祖,在尚未建國前,依據高麗的風俗,在鄉里與首爾兩地各有一位夫人,在故鄉之妻為韓氏,而在首爾之妻為康氏。韓氏為太祖誕下六子二女,且在太祖登基前去世,而為太祖誕下李芳蕃與芳碩兩兄弟與一女的康氏,在太祖登基後被扶正並封為顯妃,幼子芳碩也被封為世子,因而埋下了日後王位爭奪的導火線。
太祖5年(1396年),康氏因病去世,太祖哀痛不已,將她追封為王后,並下旨修建貞陵。但在時隔不久的太祖7年(1398年),第五子李芳遠(後來的朝鮮第3代王太宗)因長期不滿最年幼的芳碩被封為世子,發動政變殺死所有康氏所出的王子,史稱第一次王子之亂。備受打擊的太祖無心政事,將王位讓給次子芳果(第2代王定宗),從此以太上王的身分退居殿後,並常到貞陵悼念康氏並供佛。後來因陵域過大,曾引起當時最高行政機關議政府朝臣的非難。太祖過世後,對貞陵的薄待變得更為露骨,當初因世子之爭對康氏懷恨在心的太宗,甚至下旨將原位於今日貞洞一帶的貞陵,移葬到現在城北洞的位置。
因太宗之故而遭到破壞與忽視的貞陵,雖然顯得比其他王陵簡陋,但整體結構與其他王陵相同。過了紅箭門後即為祭祀用的丁字閣,旁邊也有放著石碑的碑閣,後面是王陵,有文官石像、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護衛在旁。但與別的王陵不同的是,一般王陵從紅箭門到丁字閣的路都是直的,而貞陵的路則是彎曲的。在非常重視形式的當時,路修成不同於別的王陵的彎路,可見貞陵在當時曾慘遭破壞。如今除了基石外,多數建築、石雕皆為第18代王顯宗時期所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