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Km 2020-05-05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松汀路8街13
+82-62-942-1914
1913年起與光州松汀站一起開始營業,猶如命運共同體的1913松汀站市場(松汀站每日市場),是擁有100年悠久歷史的傳統市場。曾經因前來購買生活必需品與食材的人潮而人聲鼎沸的此處,在1990年代以後,由於大型超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如其他傳統市場一般漸漸走向衰退。面對這樣的困境,松汀站市場選擇不與大型超市對立,而是肯定了彼此的不同,開始摸索如何轉型,強調出傳統市場的特色。而他們選擇的特色是「時光」,點出這裡是需要保護的古蹟。
就像新增建的KTX光州松汀站一般,松汀站前每日市場也重新整修,變得煥然一新。每個店家都掛上了有著美麗字體的招牌,糖餅、串烤、雞蛋拌飯、魚板、可樂餅等一提到市場就會想到的美食,也不斷刺激著人們的視覺與嗅覺,令人食指大動。此外,在豆腐村餐廳旁的麵條工廠,還有只要1千韓幣的美味喜麵,而一旁還販售全羅道方言月曆與筆記本,在在吸引目光投注。
11.2Km 2016-05-05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尚武臺路201
+82-1544-7788
光州松汀站位於光州廣域市的光山區,是包含自龍山站、木浦站出發的KTX,以及湖南線、慶全線所有列車的停靠站。由於設有光州地鐵1號線地鐵站與市外巴士客運站,也使光州松汀站的交通連接變得更為便捷。
11.3Km 2024-10-18
光州廣域市南區鬥繩套路2 (漆石洞)
根據「亞洲文化中心城市建構相關特別法」,漆石洞一帶被指定為亞洲傳承文化圈,為了鬥繩套遊戲的傳承與發展,興建了鬥繩套遊戲的主題公園。除了鬥繩套遊戲傳授教育館、鬥繩套遊戲影像體驗館、民俗遊藝體驗廣場、戶外表演場等設施外,還有芙蓉亭與撫松亭,看點眾多。在漆石村前,有被指定為光州廣域市紀念物的老奶奶堂山樹,被村民視為神聖的象徵,因此固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此舉辦堂山祭,並進行鬥繩套遊戲。
11.4Km 2021-04-15
全羅南道和順郡和順邑Chilchung路162
+82-61-374-2806
可品嚐新鮮生牛肉的餐廳。招牌菜是牛肉。位於全羅南道和順郡的韓國料理專賣店。
12.0Km 2025-03-18
全羅南道潭陽郡古西面松江亭路232
+82-61-380-2811
松江亭位於全羅南道潭陽郡古西面院江里,1972年1月29日被指定為全羅南道紀念物第1號,為朝鮮時代的文人鄭澈(號松江)曾留下詩作之所,與環碧堂、息影亭合稱「鄭松江遺趾」。
鄭澈曾在此寫下韓國文學史著名歌辭作品,以純韓文寫作的《思美人曲》,如今松江亭旁正立著載有此作品的詩碑,以紀念其功績。
12.0Km 2024-11-12
全羅南道潭陽郡鳳山面松江亭路192
以翠綠竹林為背景的美麗潭陽咖啡廳。咖啡廳內外皆種植著竹子,讓人彷彿置身竹林之中。招牌餐點是冰搖濃縮咖啡和椰奶調製成的冰搖椰奶咖啡。在如同一幅東洋畫的咖啡廳中,很適合留下美麗的照片作紀念。
12.3Km 2024-12-30
光州廣域市光山區魚登大路529號街37 (雲水洞)
東谷美術館於2020年12月開館,是光州廣域市光山區第一座私立美術館。 美術館共有2層樓,設有展覽室、教育室、雕刻公園等。這裡既是可體驗並享受文化藝術的休息空間,也是可培養創意與想像力的空間,不斷努力滿足在地居民的文化需求。而美術館也充分發揮了作為綜合文化空間的功能,以消除市中心與外圍區域的文化資源不平均,引領地區美術之發展。設立東谷美術館的Bomun福利財團,透過文化福利,提升地區社會的文化感受性與創意性,以打造美麗且溫暖的世界。
13.2Km 2021-04-16
全羅南道潭陽郡昌平面石牆街56-24
+82-2-383-3807
屬於農村地區的潭陽昌平面擁有保存良好的舒適自然環境,以及發達的番茄、草莓、溫室蔬菜等都市近郊產業,具有發展成為田園都市的無限潛力,人心淳樸,是一處非常適合居住的好地方。昌平的名字自高麗初期就開始使用至今,這裡在歷史上是文武百官輩出的書香門第之處,一直守著忠孝禮信義,名聲顯赫。壬辰倭亂義兵將領霽峰高敬命的次子鶴峯高因厚的第11代孫,朝鮮時代末期(舊韓末時期)義兵隊長鹿川高光洵就出生於此。之後這裡陸續出了1906年4月1日創立私立昌興學校並教授新學的春崗高鼎柱、國務總理、國會副議長、各部長官,以及傳承法律界緣脈的大法官與新聞傳播界的巨匠高在旭,還有最早的工學博士李升基、最早的女性農業博士金思順(音譯)等名人。這裡也有著過去朝鮮時代曾作為貢品的昌平米糖與韓菓、竹鹽、竹鹽大醬、傳統牛肉餅等值得昌平驕傲的韓國傳統食品。
* 歷史
三韓時代 - 拘溪國
百濟時代 - 屈支縣
新羅時代 – 西元757年(景德王16年)祈陽縣
高麗時代 – 西元940年(太祖23年)昌平縣,又名鳴平,西元1144年(仁宗21年)中央指派縣令
朝鮮時代 -
西元1474年(成宗5年)廢昌平縣併入光州牧,後因金有山上書而於1479年改回昌平縣
西元1758年(英祖34年)閔百祿編著昌平縣誌
西元1793年(正祖17年)昌平縣令趙光存從今日的古西面古邑里搬遷至今日的昌平面昌平里82(昌平面事務所)
西元1895年(高宗32年)5月26日,成為南原府昌平郡(4等郡守)
西元1896年(高宗33年)8月24日,成為全羅南道昌平郡,管轄9個面
日據時代(日帝強佔期)-
1910年國權侵奪時代(韓日強制合併) - 昌平郡
1914年2月28日部令第11號(1913.12.29公布)將昌平郡併入潭陽郡內,並改名為昌平面
※ 昌平的地名來自於孔子出身的魯國昌平鄕,據說是因與其地形地勢相似而命名。1990年4月1日起,潭陽郡南面外東里被併入昌平面內。
13.5Km 2020-03-31
全羅南道潭陽郡昌平面石牆街56-24
+82-61-383-3807
* 亞洲第一座慢活城市(Slow City)──潭陽清平三支內村 *
清平三支川村形成於1510年左右,東側為月峯山、南側則矗立著國守峰。流淌於村莊前的河川模樣猶如被鳳凰翅膀環抱在內,因而稱為三支川。村莊中間為草原,自古以來便出產豐饒農產品。以市道民俗資料第5號「潭陽高在宣故居」為中心,完善保存了數棟韓屋,加深了其作為傳統村莊的價值。
村莊的圍牆構造基本上為使用石頭與泥土堆成的土石牆,多使用稜角不分明的花崗石系圓石,型態包括將石頭與泥土層層堆起,可看見縫隙的圍牆,以及隨意推起的圍牆。大致上,圍牆下端為大石塊,越往上,石頭越小。以「S」字型自然彎曲的村莊內部道路呈現出靜謐氣氛,與古宅交相輝映。
13.5Km 2024-12-23
全羅南道 潭陽郡 昌平面 石潭街 88-9
+82-10-3606-1283
古宅韓屋中是一個位於竹谷潭陽郡昌平悠閒的三支川村的名品古宅。中間有寬大的院子,四周有古宅,廂房,舍廊房和院子小屋。瀟灑園,松江亭等文化遺產,還有竹綠苑,水杉路等地方都在30分鐘車程內,旅客可以自由遊覽。古宅和石牆路渾然天成,旅客可以感受到古時鄉村的風味,也可以安靜舒適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