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王陵園[UNESCO世界文化遺產](부여 왕릉원[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 地區信息 - 韓國旅遊信息

扶餘王陵園[UNESCO世界文化遺產](부여 왕릉원[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扶餘王陵園[UNESCO世界文化遺產](부여 왕릉원[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15.5 Km    6033     2021-10-13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王陵路61

在扶餘到處都可見百濟的古墳,其中扶餘王陵園(陵山里古墳群)是百濟王陵中規模較大保存較良好的古墳之一。位於古墳群入口處的百濟古墓模型展示館展示著和實物大小一樣的古墓群,可讓觀光客一次盡收眼底,約花5分鐘進入展示館內即可看到南面有7個古墳,氣氛靜肅莊嚴。
古墳的外型多是圓形封土墳,內部則是穴式石室墳。在陵山里古墳1號墳中難得發現了四神圖壁畫,從畫有高句麗的壁畫來分析可以看出當初已與高句麗有往來的事實。

Sindo-ri Hanuchon(신도리한우촌)

Sindo-ri Hanuchon(신도리한우촌)

16.1 Km    174     2021-04-15

忠淸南道鷄龍市奄寺面Beonyeong11街4-57
+82-42-841-5060

發酵食品代表名人經營了35年的餐廳。 位於忠淸南道鷄龍市的韓食專門店。 招牌菜是烤韓牛。

雞龍山山神祭(계룡산 산신제)

16.8 Km    5523     2020-07-27

忠清南道公州市雞龍面新元寺東街1
觀光慶典組(+82-41-840-8090)

以韓民族傳統的儒、佛、巫精神為基礎的山神祭每年都會在雞龍山上舉行,旨在將韓國的傳統文化遺產繼承與發揚光大。雞龍山山神祭以雞龍山一帶的巫教和中岳壇為中心內容,每年四月,為促進「陽化裡村」的文化和經濟產業而舉辦。

聖興山城(부여 가림성)

16.9 Km    4215     2020-07-08

忠南扶餘郡林川面郡司里
+82-41-830-2880

聖興山城是為了守護百濟首都熊津城和泗沘城,興建於錦江下游附近的石城。站在山頂上可以將江景邑的錦江下游一帶美景進收眼底,於百濟東城王23年(501)衛士佐平白加所興建,當時此地為加林郡,因此曾被稱為加林城。
依據『三國史記』記載,建造此城的白加將東城王困於此地,不滿欲叛亂而將東城王殺害致死的地方,武寧王登上王位後才平定此事並處死白加。從衛士佐平此事看來,就可以得知此作山城在攻略上的重要性。
城的型態主要是在山頂上圓環式部署成馬鞍形態,結合石材及泥土一塊築城的。還有城內的南、西、北門、軍倉及水井三地用石材築城的保衛性堡壘。此外,也為百濟復興運動軍的據點,663年當時攻擊此地的劉仁軌就評斷此地險峻堅固,是個非常難以攻間的要塞地。高麗初期庾黔弼和甄萱在此對決而讓此地成為貧民的集散地,因此庾黔弼將軍在此貧民救濟,也設祠堂,每年會固定舉行祭祀。這座城是百濟時期興建的城當中唯一可以確定年代的,是得知昔日地名的重要遺跡。比起錦江北岸百濟時期的土築山城,石築的馬鞍形山城,以及南、西、北門、軍倉及水井,更具有堡壘的保衛作用。
城的型態為馬鞍形,城牆約高3∼4公尺,土築方式是在外牆一部分用花崗岩大致以水平方向堆疊築成,只有東牆是由全土築建成。一部分內部用泥土填滿,外牆用石築的內托建築方式,因此被挖掘的地區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壕溝。為了堅固西側城璧的石築部分,在基礎上比其他城牆大約厚1.5公尺左右,土築部份主要是依照山陵線去築城的。
主要城門南門的寬度4公尺,至今仍殘留其基石。城內的內部為約600餘坪的平坦臺地,從在此設置的將臺看來,就可以推測此地為重要的軍略要地。城的東牆內側可見到一口沿用至今的水井。在南門前的土城山有個環狀約200公尺的堡壘,另外還有個附屬在此的小堡壘。由此可推知百濟大大小小山城的獨特特色。

升峙聖堂(되재성당)

16.9 Km    0     2024-04-06

全北特別自治道完州郡華山面升峙路477

建於1895年的升峙聖堂,是繼首爾藥峴聖堂之後落成的第二座聖堂,也是韓國首座韓屋聖堂。韓戰時,建築完全遭戰火毁損,直到2008年才重新復原。「升峙」一名源自位於完州郡華山面升峙里的山嶺。升峙聖堂最特別的是每個簷廊都設有出入口,左側為男士專用,右側為女士專用。不僅男女有別,還重視長幼有序,連兒童、中年、老年人的出入門也有所區分。

[事後免稅店] Homeplus (鷄龍店)(홈플러스 계룡)

17.1 Km    0     2023-04-22

忠清南道雞龍市雞龍大路304(金岩洞)

-

國立扶餘博物館(국립부여박물관)

國立扶餘博物館(국립부여박물관)

17.4 Km    6874     2021-01-19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錦城路5
+82-41-833-8562

* 一次認識扶餘文化的國立扶餘博物館 *
位於扶餘市區東南方錦城山山麓的國立扶餘博物館,最早始於1929年財團法人「扶餘古蹟保存會」。當時保存會於扶蘇山南側的朝鮮時代官衙客舍,展出收藏的百濟文化財與文物。
1939年起,保存會被稱為「朝鮮總督府博物館扶餘分館」,因而得名「扶餘博物館」。1970年於扶蘇山南側山麓建立新博物館,主要展出包含扶餘地區在內,分布於百濟圈的各種百濟文化相關文物。
1993年8月6日,博物館遷至現址重新開館。以新面貌出現的國立扶餘博物館,佔地面積約61,429㎡,設有4個展覽室與戶外展覽場,共展出約1,000多件文物。

* 國立扶餘博物館的構造 *
博物館的建築設計採韓國傳統樣式,以八角型的中庭為中心,周圍則是史前室、歷史室、佛教美術室等常設展覽室與戶外展覽場。史前室以扶餘一帶為主,展出忠清南道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之文物;歷史室展出泗沘時代(指百濟遷都至泗沘的時期,西元538~660年)的百濟文物與三國時代的文物;佛教美術室則展有泗沘時代百濟的佛教美術品;戶外展覽室展出佛像與石塔等大型石雕。

扶餘薯童蓮花節(부여서동연꽃축제)

扶餘薯童蓮花節(부여서동연꽃축제)

17.4 Km    13899     2021-04-03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宮南路52
+82-41-830-2213

因薯童謠而廣為人知的扶餘宮南池,是在百濟武王35年(西元634年)打造而成,為韓國現存最古老的人工蓮花池。每年7月於扶餘薯童蓮花節期間,可在此一次欣賞到白蓮、紅蓮、水蓮、芡蓮等10萬多坪、50多種的蓮花。蓮花池中央名為抱龍亭的涼亭,以及在蓮花園區各處內設置的懷舊小型瓜棚,不僅適合情侶約會,也是備受小朋友歡迎,能觀察野生花與水生植物的自然生態學習場。作為韓國夏季的代表慶典,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宮南池秀麗的美景,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造訪。

泗沘夜行(사비야행)

17.5 Km    1     2017-04-17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宮南路52

第26代百濟聖王懷著中興國家之抱負而遷都泗沘(扶餘)後,123年間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使這裡成為歷史文化之鄉。扶餘擁有定林寺址5層石塔、百濟金銅大香爐等4件國寶、52件國家指定文化財、3件登錄文化財、57件道指定文化財等文物,是保存最多百濟文化遺產之處。
透過「泗沘夜行」的活動,在官北里遺址與扶蘇山城、定林寺址、陵山里古墳群、扶餘羅城等於2015年7月被列為UNESCO世界文化遺產之處,走一趟百濟時光之旅吧。

薯童公園與宮南池(서동공원과 궁남지)

薯童公園與宮南池(서동공원과 궁남지)

17.6 Km    10606     2024-06-07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宮南路52

宮南池流傳著新羅善花公主與百濟武王的薯童謠傳說之處。根據《三國史記》記載:「百濟武王35年(西元634年),在王宮南側開挖水池,並從約20多里遠的地方引水灌入,周圍種植柳樹,水池的中間設有小島,作為方丈仙山之象徵。」由此可知,此處曾為百濟武王所建離宮之庭園。在池塘東側山丘處,還出土了百濟時期的基壇石與礎石、瓦片、碗盤碎片等,可推測附近曾有離宮坐落於這一帶。在池塘中央設置小島呈現神仙思想的宮南池,是韓國最早的人工庭園,而百濟路工匠子工,據說曾渡海至日本,傳播了百濟的庭園造景技術。由宮南池也可得知,百濟的造景技術在三國中獨佔鰲頭。如今,這裡成為一年四季皆美的觀光景點。7月有千萬朵蓮花盛開,會舉辦蓮之饗宴的薯童蓮花節;10~11月則有展出各式各樣作品的菊花展,使宮南池顯得更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