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Km 2024-02-16
江原特別自治道襄陽郡巽陽面東明路289
033-672-7009
30多年來遵循古法的鐵鍋手工豆腐與野生貽貝湯(Seop湯)專賣店,江原地區方言稱貽貝為seop。店家烹調貽貝湯時使用將大醬與辣椒醬熟成後滾煮成的醬湯,再加入由海女採集的貽貝、蘑菇、韭菜、蔥、雞蛋等,即是一碗鮮美的醒酒湯。鄰近松田海水浴場與鰲山里史前遺址。
14.0Km 2022-11-11
江原道麟蹄郡北面龍垈里
經過雪嶽山國立公園內雪嶽的水簾洞溪谷,再往左側前進,便可見到伽倻洞溪谷。或是走由鳳頂庵前往五歲庵的步道,經過約1小時的下山路,即可抵達伽倻洞溪谷。伽倻洞溪谷與九曲潭溪谷,都是內雪嶽的代表溪谷,而這裡天王門一帶的峽谷及秋季的楓紅特別著名,若有機會造訪,千萬不要錯過。
14.1Km 2023-02-28
江原道襄陽郡襄陽邑南門5街4-1
+82-33-671-2878
襄陽在地理位置上與雪嶽山和五臺山相連,因土壤和氣候特性使當地盛產各式特產。另外,沿海地區和山區亦分別產出不同的產品,自然形成了沿海地帶和山區間的交流經濟。交通部分也有自嶺東通往嶺西的道路,以及通往嶺北和嶺東南側的道路,因此聚集了更多的市集商人,且主要出現在市集上的品項每個季節也不盡相同。
14.2Km 2021-12-08
江原道襄陽郡降峴面日出路43
+82-33-670-2723~4
襄陽原有「日出」之意,從1260年高麗時代開始,襄陽東側海岸的洛山便是祭祀東海神、祈求風調雨順的著名觀賞日出場所。傳說在襄陽洛山觀賞新年日出時許願的話,願望便會實現。因此每年都有眾多的遊客來此觀賞新年日出並許下新年希望。
襄陽迎日節是結束一整年,許下新希望的慶典。於新年的第一天迎接旭日東升,看著第一道曙光劃破黑暗,火紅的太陽自遠端水平線冉冉升起,祈禱闔家安康、風調雨順的心願也漸漸隨之浮現。新的一年,不妨前往日出之鄉襄陽參加迎日節,迎接新千年黎明的希望之光。
14.3Km 2024-10-15
江原特別自治道高城郡烽燧臺街118
曙露齋指「迎接清晨露水之屋」,而這裡也恰如其名,位於曙光乍現時可迎接草葉上凝結露水之處。在曙露齋住宿期間,可透過生長於此的老松、拂過林間的風、鳥兒的歌聲、草葉上的露珠、綠意盎然的苔蘚庭園、光線構成的圖畫,充分感受大自然之美。希望在連空氣都顯得沉靜的曙露齋,能藉由自然風景療癒您的孤單,使心靈回歸寧靜。
14.3Km 2023-04-17
江原道襄陽郡襄陽邑南門里226-2
+82-33-671-3803
襄陽松茸節是能享受襄陽松茸的香氣與滋味的慶典,由襄陽郡襄陽松茸節委員會主辦,每年9月底至10月初在襄陽南大川堤防與松茸產地熱鬧登場。襄陽松茸的口感與香氣位居所有松茸之冠,因是無法人工栽培的百分之百天然蘑菇,含水量少,肉質堅厚。松茸僅生長於樹齡在20~60年的松樹根部,從中吸收的養分轉化出類似松脂氣味的獨特香氣。襄陽松茸節以襄陽松茸為主題舉辦各種體驗與藝文活動,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在山間、林間尋找松茸的松茸採集體驗。此外還有參觀蘑菇栽種園、可自行採摘1kg蘑菇並帶回家的摘蘑菇體驗;可了解松茸生長過程的松茸生態參觀則是深入探究襄陽松茸生育環境的絕佳機會。在襄陽松茸直銷場可購買優質產品,在美食區與VIP松茸料理專賣店還能品嚐新鮮美味的襄陽松茸料理。
14.3Km 2024-02-28
江原特別自治道麟蹄郡北面百潭路1700
坐落於雪嶽山最高處的寺廟,海拔高度1,244公尺,即使在5月下旬也能見到雪花飄揚。距離百潭寺入口10.6公里,沿途坡道陡峭,行走約4~5個小時後即可抵達。鳳頂庵舍利塔的美景令人讚歎,但從供奉佛祖舍利的寂滅寶宮眺望的雪嶽山景致也不遑多讓。
14.7Km 2020-07-21
江原道高城郡竹旺面深層水街
+82-33-680-3677
烽燧臺海邊為在三浦海邊北方200公尺,沿著國道7號行乘一片白色沙灘,在1997年正式開設成為海水浴場,是水質乾淨無汙染的海灘。每年夏季都會開放自動露營場,讓闔家大小可以一邊欣賞大海,一邊體驗露營樂趣。沙灘長800公尺、寬50公尺、水深1.5公尺。
14.7Km 2024-12-27
江原特别自治道襄陽郡襄陽邑南大川路55-20
033-672-3145
以松茸為主食材製作各種料理,可享用松茸火鍋搭配韓牛而成的涮涮鍋,吃完湯料後再煮刀切麵,帶有松茸與韓牛氣味的湯汁與刀切麵堪稱絕配。
14.9Km 2020-03-27
江原道麟蹄郡北面百潭路1325
+82-33-462-8135
北面往束草方向,從46號國道右側外加平站百潭寺,過了永矢庵後,在走6km就會看到五歲庵。新羅時代在雪嶽山立下佛願的慈藏律師,於善德女王13年(644年)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庵子。朝鮮仁祖(1643年)時,有名僧人雪淨大師將其重建並改名為五歲庵,韓戰時期毀損重建至今。這個寺廟既是參禪道場又是祈願道場,聲名遠播,有許多僧人來此修行。金時習也曾在此待過,朝鮮中期致力於佛教復興的普雨也曾在此居住,近代則有憎侶兼詩人的韓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