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Km 2023-11-24
大邱廣域市東區桐華寺1街1
桐華寺位於從大邱市中心向東北22km處的八公山南側,是新羅炤知王15年(493年)由極達和尚所建,當時名為瑜伽寺。興德王7年(832年)時,由心地王師所重建,因爲冬季梧桐花依然盛放,故改名爲桐華寺。寺院入口處古木蒼蒼,也有清澈的瀑布流水經過。
現在的大雄殿是1727年所重建,轄下包括念佛庵在內,共有6個佛庵。大雄殿前樓閣掛有「嶺南緇營牙門」的匾額,由此可知此地為四溟大師在壬辰倭亂時指揮僧軍之本部。此外,桐華寺內還供有一尊高達33m的統一藥師如來佛像,為集聚國民對於實現統一願望之象徵。而桐華寺也是管理大邱慶北區域的大韓佛教曹溪宗的第九教區本寺。
15.7Km 2016-09-05
大邱廣域市東區桐華寺1巷1
+82-53-982-0223
桐華寺位於大邱廣域市東區道鶴洞八公山上,寺內供奉著祈願統一的統一藥師如來佛,聚集了眾人統一的願望。另外還有磨崖佛坐像、毘廬庵石造毘廬遮那佛像等寶物,除此之外大雄殿、極樂殿等皆屬文化財,有豐富的文物值得參觀。山寺體驗包含缽盂供養、參禪、茶道體驗、許願燈製作、串念珠等活動,兩天一夜為基準的單人參加費用為50,00韓元。
16.1Km 2024-02-16
大邱廣域市達城區玉浦面龍淵寺街260
相傳龍從寺廟入口處的池水中升天,因而得名龍淵寺,為著名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保存寺廟。寺中的金剛戒壇是供奉佛祖舍利、舉行儀式的設施,象徵著佛祖長存此處。通往龍淵寺的步道林木茂盛。讓人彷彿做了一場森林浴,這同時也是通往琵瑟山的登山步道。
16.9Km 2024-02-08
慶尚北道清道郡角北面松內街166
隸屬於天主教大邱大教區的避靜之家,雖是專為病友或想避靜的人設置的設施,但也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天主教堂於每日11點舉行彌撒,即使並非教徒,也能參觀天主教堂內部或在松林小路上散步,歇息片刻。村內設施包括松林天主教堂、十字架之路、餐廳、咖啡廳與咖啡廳內的藝談畫廊。
17.1Km 2025-03-27
慶尚北道慶山市瓦村面笠岩路81街716-64
八公山橫跨大邱廣域市東區、軍威郡、慶尚北道慶山市、永川市、漆谷郡,海拔高1,192公尺。於1980年5月被指定為道立公園,2023年升格為國立公園,為韓國第23座國立公園。八公山在自然生態系與自然景觀、文化景觀方面獲得好評。包含水獺、老鷹等瀕臨絕種的15種動物在內,共有5296種野生生物棲息,而自然景觀資源有39座山峰、10處奇岩、19個溪谷,此外還保有國家指定文化遺產30件、地方指定文化遺產61件、登錄文化遺產1件等豐富的文化資源。
八公山國立公園笠岩地區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在笠岩前方的觀景臺,能將由眾多山峰相連的八公山一覽無遺,而山頂則有冠峰石造如來坐像。這座冠峰石造如來坐像是僅次於慶州石窟庵之後的神祕佛像,以八公山山峰的天然岩石製成,據說為統一新羅時義玄師父為逝去的母親超度而刻。由於佛像頭上有著如同笠帽一般的自然石,因而被稱為笠岩。頭上岩石並非一開始就在佛像上方,原本戴著的是高麗時代的蓮花冠。相傳若在此真心祈願,佛像會聽取許願著的一個願望,因此吸引許多遊客造訪。
17.1Km 2021-04-16
慶尙北道慶山市瓦村面笠岩路699
禪本寺是大韓曹溪宗的直營寺院。西元491年(新羅炤知王13年)由極達師父所創建,並於1641年(朝鮮仁祖19年)由秀廳師父重建。現存的建築中,有極樂殿、山神閣、寮舍等。此外,還保有被列為寶物第431號的冠峰石造如來坐像、被列為慶尚北道有形文化財第115號的三層石塔、石燈臺石等重要文化財。其中,被稱為「笠岩佛」的藥師如來坐像,為圓光大師的弟子義玄,為了過世的母親而於西元638年(善德女王7年)所刻。
17.2Km 2024-02-16
大邱廣域市達城區河濱面六臣祠街64
六臣祠是祭祀與追悼死六臣的朝鮮時代建築,保存完善。死六臣意為「死去的六名大臣」,係指1453年朝鮮時代,計畫端宗復辟卻事蹟敗露,慘遭處死的六名大臣。從入口的忠節門起,兩側紫薇行道樹連綿不絕,綻放紅花時尤其壯觀。
17.4Km 2022-11-02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嘉昌面友鹿街206
於2012年5月3日開館的達城韓日友好館是為了紀念金忠善(日本名:沙也可571∼1642)將軍的「博愛思想」,並促進韓日兩國之間友好發展的場館。壬辰倭亂時,金忠善曾以左先鋒將的身分和其他日本國士兵共同參戰,但被朝鮮文化所感動而深受影響,最終自願請降、歸順朝鮮,並在慶州、蔚山戰役中立下了大功。
達城韓日友好館為了發揚當時金忠善將軍的精神,吸引許多日本人到此旅遊,而為了讓韓國的學生能夠學習到正確的歷史,也以學生家長為中心,加以宣傳。展示館內的3D影像館、導讀室、韓日兩國傳統遊藝體驗區、日本和歌山縣資料室、古宮體驗區等各種現代化設施,則免費提供給遊客更多詳細的資料。
17.4Km 2021-03-24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嘉昌面友鹿街218
鹿洞書院是在1789年(正祖13年),地方士人為紀念重視儒教文物與禮法的金忠善先生所建的書院。但1868年(高宗5年)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被拆除,1885年再次重建,並於1971年被遷至現今的位置。書院內設有祠堂鹿洞祠、向陽門、遺蹟碑與神道碑等,每年3月會定期舉辦祭祀。金忠善原名沙也可,原為壬辰倭亂時日軍加藤清正麾下的先鋒長,而後歸順朝鮮,傳授製造槍炮之技術,並於慶州、蔚山等戰建立功績,被朝廷賜名金忠善。在此後的李适之亂與丙子胡亂時,也立下汗馬功勞,晚年歸隱鄉間,致力於用儒學教化鄉里。
18.1Km 2020-07-14
慶尚北道漆谷郡架山面架山里
+82-54-979-6452
韓國國內唯一的3重城-架山山城及架山岩
位於架山上的架山山城是利用山谷建造而成的石城,建於朝鮮仁祖18年(1640)。架山因擁有七個山峰而別名七峰山,海拔901m的架山位在新羅時代五岳信仰中心的八公山山頂西邊約10km處。山頂有著被七座峰包圍的低矮平地,從這裡向四方延伸出7個山谷。經歷壬辰倭亂與丙子胡亂後, 朝鮮中期為戰略性防禦而花費100多年建造了山城。可以很清楚看到利用自然地形建造的山城早、後期建築技法,分為內、外、中城,為韓國國內唯一的3重城。城內過去有著漆谷都護府,以及客舍、人和館等官衙與軍官廳、軍器庫、堡壘、砲樓、將臺等。山頂的架山岩可容納百餘人,是非常適合吹著風欣賞大邱市全景的休憩好地方。
道詵掌握地脈的架山岩傳說
架山岩又被稱為架巖,四面都很陡峭聳立的岩石。上面約有80坪左右的寬廣平地,平地東邊有一個很大的洞窟。四方視野開闊的岩石上,往西南方看去就能將大邱廣域市全景盡收眼底。傳說統一新羅時代的高僧道詵為了掌握這裡的地脈,在岩石上的洞窟內埋藏了鐵製的牛與馬,但在朝鮮時代觀察使李命雄建造城時將其清除掉了。
[文化財資訊]
-架山山城
指定編號 : 史蹟第216號
指定年度 : 1974年3月26日
建築時代 : 朝鮮
規模 : 面積19萬4,436㎡、外城3,754步(數量單位,約合韓尺6尺)、中城602步、內城4,71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