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1
忠清南道論山市江景邑
+82-41-746-8503
江景玉女峰名列論山八景之一,山頂的松齋亭與烽火臺視野極佳,可俯瞰江景市區與錦江一帶的景色。於玉女峰的涼亭上遠眺,四面八方毫無遮蔽物,相當開闊,能將整片論山平原一覽無遺。而扶餘與益山的風景如畫卷般在眼前一一展開,平原與河流相映成趣,遠方的山靜靜佇立,優美的風景令人聯想到美麗的水彩畫。
過去這裡山下的河水特別清澈,山上林木鬱鬱蔥蔥,四面八方皆是寬廣的平原,景致美不勝收。也因此流傳著天庭的仙女於月圓時特地下凡,在此賞景沐浴的傳說。
位於玉女峰的烽火臺,是接收全羅北道益山的廣頭院山的消息,與皇華山城、魯城烽火臺等地聯絡之用。而松齋亭下方即為韓國最早的浸信會禮拜處遺址,是知名的聖地巡禮景點。
2024-12-12
全羅南道長興郡長興邑森林樂園街180
+82-61-864-0063
正南津長興是一處由山、海與河流集結成美麗生態的地方,而其中涼爽的風,以及樹齡40年生的茂密扁柏樹昂然而立的正南津扁柏森林樂園可謂首屈一指。森林樂園位在能將長興邑市區盡收眼底的億佛山山麓,園區內有木材文化體驗館、傳統韓屋等美麗民宿園區生態建築體驗場與全南木工藝中心,還有治癒林與扁柏鹽屋(汗蒸幕)等設施。
2023-03-07
慶尚北道高靈郡大伽倻邑大伽倻路1216
大伽倻歷史主題旅遊區設立於大伽倻的中心都城──高靈郡,是以大伽倻的文化及歷史為主題,能一次看遍高靈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主題公園。園內設有古代文化(陶器、鐵器、伽倻琴)展示館、4D影像館、大伽倻探訪林道等設施。
2024-12-04
仁川廣域市西區水晶路59
位於青蘿國際城中央的水邊公園,順著河流與Canal way相連。園中有三座島嶼,並利用4公里的循環步道銜接四個主題區(生態區、傳統區、休閒區、藝術區)。另有超大型音樂噴泉、傳統亭子青蘿樓、戶外音樂堂、幻想林遊戲區、玫瑰花園等,還能享受水上休閒運動。
2017-02-03
首爾特別市城東區Salgoji街159
龍踏站天橋原本不過是見證附近居民平凡日常生活的一座天橋,但在《鬼怪》劇中,則是極具意義的地點。死神與Sunny的初次見面與重逢、三神奶奶與德華不期而遇等重要場景皆在此拍攝。
2018-08-31
江原道江陵市注文津邑海岸路1609
防沙堤是為防止海岸侵蝕與海浪帶來的積沙使港灣變淺而特別設置的堤防。注文津的防沙堤原本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小防沙堤,但自從《鬼怪》在此取景後,這裡成為熱門景點,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模仿劇中听晫與鬼怪站在堤上的場景拍攝紀念照。
2022-04-29
京畿道九里市土坪洞878
九里市將曾經受污水污染的土坪地區長子池整頓一番後,成為現在煥然一新的長子湖水公園。在持續於河堤步道兩旁種植樹木,努力打造與自然共存的生態環境之後,2005年2月,長子湖水公園被韓國環境部評選為「自然生態復原優秀範例」。長子湖水公園占地面積約105,6003㎡(3萬2千坪),其中設有長達3.6km的步道,非常適合遊客進行簡單的運動或郊遊。每逢週末於戶外舞臺處都會舉行各種音樂會、展示會等活動,好不熱鬧。作為市民休閒空間,這裡平均來訪人數每天達5,000人左右。
* 規模 - 面積107,385m²、平均水深2.2m(0.2m~4.7m)、步道3.6km
2020-02-06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江華邑江華大路500
+82-32-930-4571
江華石水門最初建於朝鮮肅宗37年(1711年),連接江華山城內城,是橫躺於江華邑內東洛川的水門。由三個拱門構成的水門是由花崗岩所建,長18.2m,高2.7m,拱門高1.7m,寬3m。1910年,隨著甲串里碼頭的建成,水門曾被充當碼頭旁東洛川河口的橋梁。1977年,水門往下游移動。1993年,原本回歸原位的水門再次因東洛川改造工程被移動,移動至西門後保留至今。
2025-03-16
首爾特別市中區乙支路281
東大門設計廣場(DDP)是位於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站的複合文化空間,名字也蘊含了Dream、Design、Play的意思。這裡是許多展覽、服裝秀、研討會、會議等海內外重要活動的舉辦地,促使設計潮流於此誕生,眾多文化在此交流。同時,也帶動新品問世與時尚趨勢,透過展覽傳遞新知,更提供多彩多姿的設計體驗,令人耳目一新。
想進一步認識DDP,可線上申請參加DDP建築導覽活動。相關活動日程、兒童體驗活動等詳細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
2022-09-13
江原道太白市天祭壇街168
天祭壇是古人為了祭天而建造的祭壇。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時期,太白山乃三山五岳中的北岳,被人們奉為靈山,因此經常在太白山中舉行祭祀。
位於太白山山頂的天祭壇以天王壇為中心,北有將軍壇,南有規模略小的三個下壇,以赤石堆壘組成神域。天王壇周長27.5公尺,高3公尺,左右寬7.76公尺,前後寬8.26公尺,呈橢圓形。而壇的上方以綠泥片麻岩堆成圓形,搭配下方的四角形,因應了「天圓地方」的道理。據傳,祭壇是由檀君古朝鮮時代的丘乙皇帝所建,自上古時期開始,便是祭天之處。檀君古朝鮮時代在南太白山舉行祭祀,三韓時代負責祭天的天君更常駐於此,在此祭祀。新羅初期的赫居士王、此後的逸聖王也在此舉行過祭天活動。此外,基臨王也曾在春川舉行過望祭。經歷了高麗和朝鮮時期,方伯守令和百姓們也來此進行天祭。在大韓帝國末期,為挽救即將滅亡的國家,憂國之士也紛紛來此舉行祭天儀式。韓末時期的義兵將申乭石將軍亦曾以白馬祭天,日據時代獨立軍也曾來此祭天,由此可知太白山天祭壇的神聖性,以及其祭天歷史之久遠。
天祭壇是韓國唯一一處位於山頂的大型祭壇,也被稱為九靈壇、九靈塔、麻姑塔。每年的開天節都會在此舉行祭祀,屆時,祭壇中央將被插上太極旗和七星旗,周邊則立有33面天旗和28面宿旗,供奉9種祭品。而在天祭壇周邊的溪谷一帶,建有為誠心祈禱而設立,大大小小的赤石塔和石壇。為避免破壞,整個區域更禁止任意捕獵與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