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江原道三陟市遠德邑臨院內街525-145
+82-33-574-2553
劍奉山海拔681.6m,有Jaeriang瀑布傾洩而下,與僧地谷、天峰、四金山、應峰山、六百山相連形成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壯觀山線,並成為MTB登山車愛好者挑戰的對象。山稜線上開滿了美麗的躑躅、紫苞鳶尾花、瓜子金、紫花地丁等花,劍奉山山頂往東看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南邊是尖細聳立的應峰山(998.5m),而西邊則有指向天際的四金山(1,092m)。另外,劍奉山距離臨院海水浴場車程僅需5~10分鐘距離,夏季時可將兩者結合為觀光路線。
從山頂往下15分鐘左右就會看到林道三岔路,這裡有手機基地台塔與保管防水建材的地方。山角處有東部地方山林管理廳設置的大理石林道地圖標示牌,沿著往下西基方向中間林道,尋找朝369.2m峰延伸下去的支稜線,離開林道進入左邊的森林小徑,右邊的溪谷有上西基與下西基村。
2019-07-06
江原道三陟市新基面大耳里
+82-33-541-9266
高1,071m的德項山位於江原道新基面與下長面間,東北方大耳里的幻仙窟與大耳窟一帶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178號(三陟大耳里洞窟地帶)保護中。另外,洞窟附近也被指定為郡立公園暨國家重要民俗資料第221~223號。
2020-07-02
江原道三陟市水路夫人街333
+82-33-570-4616
異斯夫公園是傳承新羅將軍異斯夫開拓精神的家庭型主題公園。園內能近距離欣賞東海岸的美麗風景,還有能讓家人、朋友、戀人們徜徉在充滿童心的世界的滑水場,夜間則可欣賞到回憶的名畫與浪漫夜景。
2022-12-23
大邱廣域市東區不老洞
* 三國時代古墳群,不老洞古墳公園 *
琴湖江流經的東區不老洞一帶的小山坡上,有200多座古墳。高麗太祖王建與後百濟甄萱展開激戰,於東藪戰鬥(又名公山戰鬥)敗走,不老洞為王建兵敗逃亡所到之處,敗軍抵達時,成年人都已避難逃走,只留下年幼的孩子們,因而使此地得名「不老洞」。這些古墳推測形成於三國時代,因而被指定為史蹟。日據時代就曾對古墳群進行考古調查,當時由於這裡的行政區隸屬慶尚北道達城郡解顏面,因而被稱為解顏面古墳群。這些形成於三國時代的古墳群,據推測是當時治理此地的土著勢力的集合墓地。
* 不老洞古墳群的文物 *
不老洞古墳群分布於不老洞與立石洞的丘陵,1938年11月在立石洞發現了2座古墳並展開調查,並將之稱為解顏面古墳群。1963年12月與次年1月,慶北大學博物館主持了兩次不老洞2座古墳的考古調查,使這些古墳與立石洞的古墳一同被合稱為大邱不老洞古墳群。古墳封土直徑約在1∼28m、高4∼7m左右。整體而言,不老洞古墳群位在丘陵地,封土內部像積石塚一般由割石所構成,且石房特別細長等特點,都與鳩巖洞及內唐洞古墳群十分相似,因而可推測為同一系列的古墳,推定整體修築時期大約在5∼6世紀。
2024-03-11
首爾特別市中區貞洞街41-11
+82-2-752-7525
位於朝鮮宮殿德壽宮旁的紅磚近代西式建築,為1899年落成的大韓帝國皇家圖書館,1904年發生德壽宮大火後,轉作為高宗的臨時住處,同時也是1905年被日本強制簽訂非法條約「乙巳勒約」的悲痛地點。重明殿的展覽館目前則是進行歷史教育的場所。
2024-04-07
全北特別自治道益山市王宮面宮城路666
* 被稱為王宮里聖地的王宮里遺跡 *
王宮里遺跡1998年9月17日被列為史蹟第408號,面積達21萬6,862㎡。這裡又被稱為「王宮里聖地」,關於其建築年代有好幾種說法,有馬韓箕準在此建都之說,有百濟武王遷都或將此地作為別都之說,也有高句麗遺民安勝自立為報德國之王並在此建都之說,以及後百濟甄萱於此建都之說。據考古調查的結果,王宮里遺跡被認為是歷經三個時期(百濟後期~統一新羅後期)所建的王宮。石塔東側30m處,發現了2座統一新羅時期的瓦窯址。特別是以圍繞石塔周邊丘陵地為中心,還找到了呈正方型的平地城城郭相關文物,城郭的樣貌也透過發掘工程漸漸展現。此外,還在城郭內外發現寬約1m、用扁平的石頭鋪設而成的設施,是有助於城郭研究的好資料。在此地區內還發現了能了解王宮里五層石塔(國寶第289號)與寺址配置的文物,以及外側圍起來的正方型城,是佐證此地為百濟後期遷都益山或將益山建為別都的重要遺址。
* 王宮里遺跡,百濟史謎題的鑰匙 *
王宮里遺跡與益山彌勒寺址是最大型的百濟遺址。王宮里遺跡受到矚目不在於其大小,而是因為它能作為此地曾是百濟王都的王都說,以及百濟後期遷都益山說等歷史假說的證明。益山曾為百濟王都的學說,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大東地誌:益山邑誌》等文獻中有所記載。上面留有此地曾為「過去的王宮遺址」、「武王興建別都之處」、「馬韓的宮城舊址」等記錄。這些資料與王宮里遺跡的發掘,雖然成為益山過去為百濟王都一說的有力論據,但至今仍是百濟史尚待解決的謎題。
* 王宮里遺跡展示館 *
王宮里遺跡展示館建於王宮里五層石塔所在的王宮里遺跡南側,於2008年開館,館內介紹了於遺跡發掘調查過程中確認的內容,並展出相關出土文物,起到文化教育空間的作用。王宮里遺跡是從1989年起,花費20年的時間發掘考察的結果。可以確定這裡曾是百濟武王時期建立的王宮,後來王宮的重要建築坍塌毀損,而於原址上建造了寺院。在展示館內展出了王宮里遺跡考古調查的影片,以及重要出土文物,讓訪客能輕鬆認識遺跡。在此遊客還能觸摸百濟瓦片,一覽百濟瓦片的製作過程,或進行木板拓印體驗。在王宮里遺跡內可以找到韓國古代王宮裡最早出現的外郭城牆,王處理政事、執行儀式的正殿等14個建築遺址,百濟最好的庭園遺址,生產金、玻璃、銅的工房址,以及韓國最早的衛生設施大型洗手間遺址等。對於掌握王宮的修築過程與當時的宮廷生活,皆為非常重要的資料。而展示館內挑選並展出了約300多件出土文物,以及能象徵王宮的金製品、玻璃製品、首府名印章瓦、有顎土器、蓮紋瓦當、各種印章瓦與土器、生產金與玻璃製品的熔爐等。
* 開館日 : 2008年12月23日
2016-10-20
慶尚南道南海郡三東面錦岩路562-23
南海蝴蝶&主題公園位在擁有美麗海洋的南海,內部設施有蝴蝶生態館、蝴蝶植物園、蝴蝶與昆蟲展示場、侏儸紀公園、鳥園、3D立體展示館等,活動有LED光之慶典、抓淡水魚體驗、搭乘迷你火車等。另外亦有恐龍、蝴蝶模型商店與旅客休憩區。館內提供10多種兒童體驗,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訪,增進親子互動與學習。
2021-03-23
慶尚南道河東郡岳陽面岳陽西路357
慶尚南道河東郡岳陽面是河東郡1邑12面中的1面,面積為51.8㎢(農耕地 12.4、林野 35.2、其他 4.2)。岳陽面東為赤良面,西為花開面,南為河東邑與蟾津江對岸的光陽市多鴨面,北為青岩面,共與1道、1市、5邑面相臨。智異山峻嶺的三面為盆地型山岳,中心有岳陽川流過,使此地的土地相當肥沃。岳陽面的行政區域共有14個洞,人口共有1,735戶、3,800多人。
此地生產杮子中的最佳品種大峰杮,果實色澤飽滿,滋味香甜。岳陽郡生產的大峰杮佔河東郡全郡的8成以上,因為三面環山的盆地地形,使這裡少強風災害,冬季相較之下較溫暖,形成最適合生產品質優秀的大峰杮的天然條件。在岳陽面平沙里公園每年10月底還會舉辦大峰杮節,可進行摘杮子、做杮餅等各種體驗。
* 河東野生茶
統一新羅時代興德王時期,大廉將茶種由唐朝引進國內,在王命之下於智異山種茶,此為韓國茶之起源。河東一帶因有著蟾津江的眾多支流,多霧多濕且溫差大,加上擁有極佳的土質,相當適合栽培茶葉。綠茶多在穀雨前後採茶,再進行炒茶與乾燥之作業製成,並透過發酵,形成獨特的茶味與香氣。溫度與濕度越高,發酵就越快,但一般來說要經過18小時的自然發酵,才能得到更高品質的茶葉。
※慢城「Slow City」指適合慢活美學的城市。河東郡岳陽面於2009年2月6日在義大利舉行的國際慢城組織理事會中,被單獨指定為「Slow City」,成為韓國的第5個「Slow City」。
2020-06-24
京畿道坡州市炭縣面長陵路90
+82-31-945-9242
位於坡州的長陵是文化保存管理上不公開的文化財,為朝鮮第16代王仁祖(1595-1649,在位期間1623-1649)與其王妃仁烈王后(1594-1635)的陵寢。仁祖是光海君時期經由仁祖反正(1623年)登上王位,歷經丁卯胡亂(1627年)與丙子胡亂(1636年)等考驗,於1649年在昌德宮大造殿離開人世。
2021-04-16
全羅南道潭陽郡昌平面石牆街56-24
+82-2-383-3807
屬於農村地區的潭陽昌平面擁有保存良好的舒適自然環境,以及發達的番茄、草莓、溫室蔬菜等都市近郊產業,具有發展成為田園都市的無限潛力,人心淳樸,是一處非常適合居住的好地方。昌平的名字自高麗初期就開始使用至今,這裡在歷史上是文武百官輩出的書香門第之處,一直守著忠孝禮信義,名聲顯赫。壬辰倭亂義兵將領霽峰高敬命的次子鶴峯高因厚的第11代孫,朝鮮時代末期(舊韓末時期)義兵隊長鹿川高光洵就出生於此。之後這裡陸續出了1906年4月1日創立私立昌興學校並教授新學的春崗高鼎柱、國務總理、國會副議長、各部長官,以及傳承法律界緣脈的大法官與新聞傳播界的巨匠高在旭,還有最早的工學博士李升基、最早的女性農業博士金思順(音譯)等名人。這裡也有著過去朝鮮時代曾作為貢品的昌平米糖與韓菓、竹鹽、竹鹽大醬、傳統牛肉餅等值得昌平驕傲的韓國傳統食品。
* 歷史
三韓時代 - 拘溪國
百濟時代 - 屈支縣
新羅時代 – 西元757年(景德王16年)祈陽縣
高麗時代 – 西元940年(太祖23年)昌平縣,又名鳴平,西元1144年(仁宗21年)中央指派縣令
朝鮮時代 -
西元1474年(成宗5年)廢昌平縣併入光州牧,後因金有山上書而於1479年改回昌平縣
西元1758年(英祖34年)閔百祿編著昌平縣誌
西元1793年(正祖17年)昌平縣令趙光存從今日的古西面古邑里搬遷至今日的昌平面昌平里82(昌平面事務所)
西元1895年(高宗32年)5月26日,成為南原府昌平郡(4等郡守)
西元1896年(高宗33年)8月24日,成為全羅南道昌平郡,管轄9個面
日據時代(日帝強佔期)-
1910年國權侵奪時代(韓日強制合併) - 昌平郡
1914年2月28日部令第11號(1913.12.29公布)將昌平郡併入潭陽郡內,並改名為昌平面
※ 昌平的地名來自於孔子出身的魯國昌平鄕,據說是因與其地形地勢相似而命名。1990年4月1日起,潭陽郡南面外東里被併入昌平面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