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斗東面川前里
太和江支流大谷川中游的山麓,有刻有各種圖形與文字、繪畫的岩石,分為上下兩半部,彼此繪製不同內容,也使用不同技法呈現,整片岩石上布滿了雕刻。川前里銘文與岩刻畫上半部以鑿刻技法繪製幾何學圖形與動物、抽象畫的人物等,圖像不太寫實,呈現單純的形態,中央部以圓形為中心,彷彿象徵太陽。而兩旁正在奔跑的四隻鹿,與最左側半人半獸像相當引人注目。表現的手法雖然樸素,卻極具象徵性,由此可知這些圖像約製作於青銅器時代。下半部有各種銘文與用細線刻畫出的圖像,由騎馬行列圖、動物、龍、船等各種內容所構成。其中騎馬行列圖共出現在三個地方,僅用簡略的點與線,就生動地表現出騎行的模樣。船隻圖則成為呈現當時新羅人海上活動的重要資料。而超過800字的銘文,主要記載了紀念王與王妃曾造訪此地的內容,推測約於新羅法興王時期分兩次刻成,銘文的內容中還提及了官職名與六部體制,也因此被視為研究6世紀左右新羅社會的貴重資料。川前里銘文與岩刻畫是經歷長時間、由許多人經手完成的作品,生動地繪製了自史前時代至新羅時代為止的生活與思想等。這裡與其說可代表某個特定時代,不如說留下了許多時代的面貌,是意義深遠的遺址。2025年7月12日,結合蔚州大谷里盤龜臺岩刻畫及蔚州川前里銘文與岩刻畫,長約3公里的「盤龜川岩刻畫」,因其歷史價值,被列入UNESCO世界遺產名錄。
2022-09-06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紫水晶路212 紫水晶洞窟國度
紫水晶洞窟國度位於有「嶺南阿爾卑斯」之稱的神佛山山麓,是韓國最大的洞窟主題樂園,由紫水晶礦山的廢坑道改造而成。雖然坑道是為了採礦而挖成,但並不狹窄,足以供卡車進出。洞窟總規模約500,000m²,分為1、2樓,全長2.5km,內部面積15,000m²,年平均溫度約在12~16℃,夏天十分涼爽,冬天則相當溫暖。紫水晶洞窟國度不僅聞名全韓國,也吸引來自日本、中國、東南亞等世界各地的遊客造訪。
由廢礦坑改造而成的紫水晶洞窟國度,共有兩種遊覽方式。一是乘船遊覽,搭乘遊覽船利用洞窟內的湖泊遊覽整個洞窟。二是徒步旅遊,可在紫水晶館欣賞6,500萬年前由花崗岩形成,維持著太古神秘的紫水晶晶洞,再前往氣體驗館感受紫水晶神秘的氣蘊,之後再到希望洞窟等各種主題廳。此外,在位於2樓洞窟的侏儸紀世界,利用紫水晶廢坑道設置了2億萬年前大大小小恐龍的流燈,以及各種卡通人物的流燈等,能喚起大人與小朋友們的童心。
2025-03-28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溫陽邑大雲上大街382
+82-52-238-5088
以3月27日為準,目前該地區屬於森林大火警戒區,請暫時避免造訪。
※ 即時狀況請參考山林廳森林大火資訊(https://fd.forest.go.kr/ffas)及國民災難安全網站的災難安全狀況資訊(https://www.safekorea.go.kr)等相關網站。
大雲山山麓有間新羅中期於此地創建大院寺的高峰禪師極力稱讚為「嶺南第一名堂」的內院庵。這是因為內院庵坐落於形成大雲山花蕾模樣的5個花蕾間之一。
內院庵的入口有原為內院庵本社大原寺的舊址,溪谷因溪水清澈、乾淨而聞名。內院庵最引以為傲的朴樹古木是用全身堅持走過500餘年歲月的地神大監,因其外型狀似大象,因此吸引路經旅客的注目。近年為化解宗教間糾纏的心結,每年蔚山地區舉辦與神職人員一起參加的山寺音樂會,並受到地區社會的好評。擁有千年悠久歷史的內院庵不僅為蔚山地區代表的祈禱處,更超越宗教,扮演著包容地區所有人的文化空間角色。
2025-08-20
蔚山廣域市中區太和江國家庭園街154
太和江國家庭園為1級水質的生態河川太和江橫穿的環保生態庭園,也是無時間限制,常態開放的蔚山市中心觀光要地。但有兩處有開放時間限制,一是為國家庭園宣傳及展覽、提供庭園導覽服務的諮詢中心,服務時間為上午9點至下午6點。二是太和江國家庭園景點之一的銀河路,每天於日落開放至晚間11點。整座太和江國家庭園橫跨蔚山中區與南區,由總面積達835,452平方公尺的河川腹地所構成,庭園大致可分為生態、竹林、季節、水生、參與、無窮花共6個空間。特別是這裡的十里竹林,能聽到風吹過竹林的清脆聲響,以幽靜與美麗的竹林路聞名。此外,這裡也會進行幼兒園藝、家庭庭園體驗活動等各種活動。周圍還有太和樓、洞窟Pia、候鳥宣傳館等結合自然與市區的豐富景點,可順道探訪。
◎ 邂逅韓流魅力的旅遊資訊 - 電視劇《死期將至》
轉世為自己母親的怡在回憶母親時前往的地點,沿著太和江設置的六個主題庭園風光優美。在劇中,怡在與風景形成強烈對比的悲傷神情,讓觀眾不禁紅了眼眶。
2021-06-10
仁川廣域市江華郡華道面海岸南路2903號街
位於江華島東幕海水浴場附近的船首浦口,是江華島的第一大港。雖然官方地名已改為厚浦港,但當地仍有許多人習慣沿用舊名。在寬廣的泥灘上,有著眾多小漁船停泊,空中則有海鷗成群飛舞,形成純樸又美麗的典型小漁村風景。
船首浦口的漲退潮差極大,水勢急、泥土肥沃,因而盛產青鱗魚。這裡甚至被稱為青鱗魚浦口,當地抓到的青鱗魚特別美味,每逢產季的4-7月初,都會有眾多饕客為品嚐青鱗魚生魚片而來。船首浦口內的漁獲販賣區約有15間餐廳,由於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漁船,因此能以比其他地方便宜的價位享用海鮮。
周邊有傳燈寺與東幕海水浴場,以及沿著江華島海岸環繞一圈的海岸道路,是知名的情侶兜風路線。特別是日落時分,從船首浦口至東幕海水浴場,一路上的日落景觀相當唯美浪漫,因而廣為人知。
2020-03-17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上北面石南路557
+82-52-264-8900
傳說因為石南寺位於迦智山(或稱石眼山)的南邊,而被稱做為石南寺。自今1200多年以前,道義國師於新羅憲德王16年(824年)創建此寺,期間歷經多次重建整修。壬辰倭亂時燒毀,後於1674年朝鮮憲宗15年,由卓靈、善哲禪師等人重建;1803年純組3年,由枕虛、守一等人整修;1912年,在友雲師父主持下,再度重新整修。1957年比丘尼仁弘禪師受任住持之後,寺廟的各個建築煥然一新直到現在。石南寺建築共有30餘棟,與聞慶鳳巖寺並列為韓國佛教曹溪宗所屬80多間禪院下的宗立特別禪院,因而聲名遠播。
韓國的南宗禪始祖道義禪師曾在中國修行37年,錦衣還鄉後因當時國家還無法接受他的核心理念,而獨自到雪嶽山陳田寺內教導弟子並等待時機,之後轉移至迦智山創建石南寺。石南寺屬於比丘尼的修道處,有許多比丘尼在此專注修行。這裡的三層石塔是824年道義禪師在護國願望下建造了下面2層基壇、上頭3層的石塔,原本的位置在大雄殿前面,1973年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寺內保存有蔚州石南寺僧塔(寶物第369號)、3層釋迦舍利塔、3層石塔(地方有形文化財第5號)、石南寺水槽(文化財資料第4號)等文物。
* 蔚州石南寺僧塔 (寶物第369號 / 1963.01.21)
建造時代 : 統一新羅
增塔是為了供奉著名高僧遺骨而建造的石塔,此僧塔高3.53m,為八角圓堂形,傳說為道義國師的舍利塔。完整保存了統一新羅末期的僧塔樣式,是非常卓越的作品。
2021-05-14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凡西邑斗山路52
+82-52-211-9163
野花學習園是栽種國小、國中、高中教科書中出現的教材植物與蔚山周邊野生的野生花,進行讓學生了解韓國花美麗與珍貴的大自然教育,學習園為學習教科植物的研修場所,亦是市民們的休憩空間。
* 規模 - 26,116㎡
* 植物 : 草花類、樹木類、作物類,共800多種
* 蓮花 : 水生植物、水棲昆蟲
2025-08-20
蔚山廣域市東區海水浴場10街18
臨近大王岩公園的日山海水浴場,是白天可一覽大海風光,夜晚能享受浪漫夜景的市區海水浴場。面積40,290平方公尺、全長850公尺、寬42~61公尺,水淺且坡度平緩,相當適合全家大小到此戲水。在海水浴場南端盡頭的星光廣場,設有結合燈光照明、可眺望大海的休息區。不僅夏天,一年四季都有許多遊客造訪。此外,每年夏季還會舉辦各種活動,如7月的造船海洋慶典,7~8月的常設舞臺表演等,為遊客帶來豐富的娛樂。而在日山海水浴場前海處,有一塊突出的高地名為御風臺,是統一新羅時代君王們賞景享受悠閒時光之處。登上御風臺,可一次俯瞰大王岩公園、禿島、日山海水浴場,感受過去君王的閒適,飽覽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景。
2015-06-15
蔚山廣域市蔚州郡彦陽邑大谷里
+82-52-229-2000
山勢與溪谷、奇岩怪石融合成絕景,好似一隻烏龜臥趴著,因此稱之為盤龜台。先史時代遺址國寶第285號盤龜臺上刻有岩刻畫,以悠久歷史與美麗景致為傲。
* 由來
彥陽邑大谷里有景點盤龜臺,為煙高山之一山麓延展下來,於此處高聳矗立,形成奇岩怪石絕景,由於外型就好像一隻烏龜臥趴的形狀,因此稱之為盤龜臺。自斗東面川前溪谷潺潺下流的玉流於此匯聚,形成湖泊,以其佳景享譽盛名。因此自古來自各地的詩人墨客都會前往此地觀景詠詩。
新羅時代花郎們到處尋訪名山大川,培養高貴氣質並鍛鍊身心時,曾來到此地訓練並過著露營生活。此外,高麗末的圃隱鄭夢周、朝鮮初期的晦齋李彥迪、寒岡鄭逑等三賢曾在此留下名詩並教化鄉民。因此盤龜臺下的小山丘圃隱臺建有紀錄此三賢事蹟的盤皐書院遺墟碑與圃隱大榮母碑,對面則有重建的盤龜書院。此書院為肅宗38年(1712年)為追思此三位先生的學問與德性建造而成,並供奉著三人的牌位。
英祖4年(1728)毀於祝融之災,翌年修復原貌,高宗8年(1728)依據書院撤廢令而撤毀。但是蔚山工業園區設立的1960年代中期為工業用水,於凡西邑泗淵堵住盤龜川下游,興建泗淵堤,因貯水水位高漲,因此珍貴的岩面刻畫沉沒於水中。有這般歷史悠久、珍貴的考古學資料令人引以為傲。其中之一位於現今大谷里234-1號水中,並被指定為國寶第285號,另一位於上游的川邊(斗東面川前里),列為國寶第147號。
2022-11-03
忠清南道瑞山市浮石面看月島1街119-29
看月庵位於忠清南道瑞山市浮石面看月島里,是看月島上的一座小小佛庵,為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王師無學大師所創建。因無學大師在此觀月悟道,而被稱作看月庵。相傳之後由宋滿空大師重建。
與其他佛庵不同,看月庵在退潮時會與陸地相連,漲潮時則猶如浮在島嶼上,顯得神秘萬分。周邊自然景觀與能感受過去先祖氣息的古寺交相輝映,使得遊客絡繹不絕。此外,在看月島祈願能牡犡大豐收的牡犡豐年君王祭,也會定期於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漲潮時於看月島里的小牡蠣醬紀念塔前舉辦。活動只讓沒有不好行為的婦女們參加,身著韓服在村莊入口跳舞出發,抵達牡蠣塔前後放好祭品行豐年祈願祭祀活動,再將採來的牡蠣給遊客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