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慶尚北道慶州市金城路38-9
被指定為史蹟的慶州五陵,是新羅初代王朴赫居世王與王妃閼英夫人、第2代王南解王、第3代王儒理王、第5代王婆娑王等四位朴氏王與一位王妃的陵墓,合稱五陵。五陵的東邊有供奉開國君王牌位的崇德殿,後方則完整保存了相傳為閼英夫人出生地的閼英井。
2024-02-27
慶尚北道慶州市南山洞、拜洞
+82-54-771-7142
聳立於慶州市區南側,高466公尺。慶州為新羅王朝(西元前57年~935年)自始至終的都城,新羅人視這座矗立於都城的山為聖山,曾留下諸多痕跡,至今仍保存著無數文化財,可在登山的同時參觀文化財。
2020-04-21
慶尚北道慶州市塔洞
從五陵往東南方看,可以看到在茂密的松林中有座小碑閣,碑閣旁邊的水井就是蘿井。《三國史記》與《三國遺事》中記載著新羅始祖朴赫居世在這口井出生的傳說。西元前69年的某一天,高墟村長蘇伐公看到一匹白馬跪在井邊,他覺得很奇怪便往前查看,但白馬卻消失了,只剩下一顆巨大的蛋,而這顆蛋裡生出了一個男嬰。當他13歲的那年(西元前57年),6部村長推舉他為王,國號為徐羅伐。這口井至今都還保留在此處,朝鮮純祖3年(1803)還設立了高2.25m、寬45㎝、厚21㎝的遺墟碑,記錄始祖王的來歷。
2022-08-25
慶尚北道慶州市陵南街10-4
武烈王陵是新羅第29代王太宗武烈王(金春秋,西元654∼661在位)的陵墓,坐落於慶州西北邊仙桃山南方丘陵的末端。金春秋是新羅中期第一個以眞骨(新羅時代的血統等級,指父母其中一系有王族血統的貴族)身分登基的王,與中國(唐朝)聯合併吞了百濟,為統一大業打下基礎,但未能完成統一就不幸去世。
在陵墓東邊有座石碑及石龜底座,石碑上刻有「太宗武烈大王之碑」的字樣,是武烈王的次子金仁問所題,以讓後世知道此地為武烈王之陵墓。
2025-05-19
慶尚北道慶州市普門路424-33
依據慶州普門觀光園區開發計畫,在慶州市東邊的明活山古城址下所興建的1,652,900平方公尺(50萬坪)人工湖。普門湖周邊有國際級的飯店、渡假村、慶州樂園、公園等設施,因此吸引許多觀光客造訪。普門湖的步道與自行車道舖設完善,其中以沿普門湖周圍的柳樹林道漫步的普門湖環湖步道(普門湖循環探訪路)特別有名,步道全長約8公里,能欣賞著開闊的湖面散步,走完一圈約需要2小時。在櫻花盛開的4月,慶州市還會在普門湖旁的普門觀光園區舉辦慶州櫻花馬拉松大會。而秋天則可以欣賞到湖水倒映楓紅的美景,相當值得一看。
2021-04-10
慶尚北道慶州市排盤洞
善德女王陵周長73m,是圓形的封土墳,除了利用天然的石頭在墳的下方砌有兩層的保護石之外沒有特別的裝飾。善德女王是新羅第27代王(632-647在位),因父親眞平王沒有兒子,於是由大女兒善德女王繼承王位,成為新羅的第一個女王。在位16年間興建了芬皇寺與瞻星臺,還有新羅最大的皇龍寺9層木塔,堪稱是新羅佛教建築的全盛時期。另外她也帶領著日後成為太宗武烈王的金春秋、名將金庾信等人一起為日後新羅統一三國大業打下基礎。但由於是女王的緣故,王權不安穩,在位末期發生毗曇、廉宗之亂,於內亂之中身亡。
據《三國遺事》所載,善德女王預知了自己的死期,傳旨將自己葬於忉利天。忉利天在佛教傳說裡位於須彌山,但不知確切所在。大臣們詢問女王陵寢的選址,得到南山山麓的回答。女王下葬於此山麓約30多年後,山下創建了四天王寺。四天王為忉利天的護佛神,故該寺的創建,也正符合葬於忉利天之說。善德女王陵被列為史蹟第182號,附近有神文王陵、孝恭王陵、神武王陵、孝昭王陵等。
2022-09-19
慶尚北道慶州市忠孝2街44-7
被列為史蹟的金庾信(595-673)將軍墓位在松花山東側山麓,視野良好,可以看到青翠的松樹林。
新羅的英雄金庾信將軍是金官伽倻的末代王(第10代王)仇亥的曾孫,也是新羅名將舒玄之子。15歲成為花郎修練身心,立志統一三國。
金庾信與金春秋締結了親族關係後,得到了政治上的支持,在多次戰爭與內亂時立下大功。金春秋成為新羅第29代王武烈王(在位654~661)後,金庾信在武烈王7年(660年)被任命為上大等(新羅官職名),與唐朝軍隊聯合滅了百濟,668年(文武王8年)滅了高句麗。唐朝征服高句麗後,想一並征服新羅,新羅便與高句麗、百濟的降兵聯合,一起抵抗唐朝軍隊,最後完成三國的統一。由於金庾信爲新羅立下了統一三國的大功績,因此被賜予最高的官職,死後被追封為興武大王。
墓的直徑達30m,規模甚大,墓的周圍有十二支神像守衛著。守衛著墳墓的十二支神像是人身獸面,皆佩有武器,其雕像雕刻之精細,不亞於其他王陵。有此可見韓國人對他的統一三國的偉業有多麼景仰。墓裡還有陪伴金庾信將軍牌位的金山齋碑閣。
尤其前往金庾信將軍墓的興武路相當美麗夢幻,被選為「韓國美麗道路100選」之一,每到春天會開滿櫻花,常有民眾在此散步或是兜風,相當有名。
2025-03-23
釜山廣域市中區中區路31
+82-51-244-7691
位於釜山市中區新昌洞的藝術之街自2005年4月16日以來,擔任藝術之街紀念展、釜山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文化體驗活動等大大小小展示會、各種彩排、體驗教室、培養新人、各種藝術品的製作與普及等釜山藝術先驅的角色,充實釜山中區觀光樞紐,乃至文化樞紐中心地帶的作用,並致力於釜山文化藝術水準的提高。
2022-11-02
慶尚北道慶州市陽北面祇林路437-17
位在慶州市陽北面含月山的祇林寺,是新羅時代建的寺院,共有16棟建築,規模僅次於佛國寺。
相傳祇林寺是新羅初期,由天竺國的沙門光有聖人所創建,最早稱作林井寺,元曉大師擴建道場後改稱為祇林寺,但確切的創建年代已不可考。祇林寺可區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古意盎然,包含供奉毘盧遮那佛的大寂光殿、樹齡500年以上的大菩提樹與木塔址的區域,另一個是聖寶博物館、三聖閣、觀音殿等所在的區域。新羅善德女王時期創建後,經過六次改建的大寂光殿,建築相當典雅雄偉。
祇林寺還有相當有名的「五種水」,即拿來煮茶味道甚佳的甘露水、可以安心直接飲用的華井水、據說喝了之後會變得豪氣干雲的將軍水、讓眼睛透徹清晰的明眼水、水質清澈由烏鴉喙土之地發源的烏啄水。但是日據時代的時候,日本人擔心未來會有將領出現領兵反抗,因此把將軍水給封起來了,因此只剩其他四處的水源到現在還繼續流淌。往祇林寺的途中有一座由12個石窟所組成的骨窟寺,本來是祇林寺的一座佛庵,獨立為寺之後成為禪武道的發源地,將禪武道傳播到韓國各地。
* 主要文化財
慶州祇林寺乾漆菩薩坐像(寶物第415號)
慶州祇林寺大寂光殿(寶物第833號)
慶州祇林寺塑造毘盧遮那三佛坐像(寶物第958號)
慶州祇林寺毘盧遮那佛腹藏典籍(寶物第959號)
2025-03-21
慶尚北道慶州市太宗路757
2000年11月登錄至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慶州歷史遺址區」是完整保存新羅(57-935)古都-慶州之歷史與文化的遺址區。依照遺址的類型共分成5個歷史遺址區。第一個區域是新羅佛教美術的寶庫──南山地區。慶州南山號稱是室外博物館,可以看到見證新羅王朝建立及沒落的歷史史蹟,有鮑石亭(史蹟)與塔谷磨崖雕像群(寶物)、天龍寺址三層石塔(寶物)、七佛庵磨崖石佛(寶物) 、佛谷石佛坐像(寶物)等37個佛教遺蹟分散於境內。第二個區域是新羅千年王朝的宮闕──月城地區。包含雞林(史蹟)、曾為新羅王宮別宮址之東宮與月池(史蹟)、以及東洋首屈一指的觀星設備瞻星臺(國寶)等。第三個區域是新羅王與王妃貴族的古墳群分布地區──大陵苑地區。有路東里古墳群(史蹟)、路西里古墳群(史蹟)、皇南里古墳群(史蹟)、五陵(史蹟)、財買井(史蹟)等, 挖掘古墳所發現的珍貴文物有金冠、天馬圖、各種陶器等,讓我們更能了解當時的文化。第四個區域是新羅佛教文化精髓的皇龍寺地區,這裡保存了皇龍寺(史蹟)與芬皇寺石塔。最後一個區域是王京防禦設施的核心──山城地區,在這裡可以看到據推測大約是400年前堆砌的明活山城(史蹟)。
慶州歷史遺址區共有52個地方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區。
* 南山地區(史蹟)
菩提寺磨崖石佛(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彌勒谷石佛坐像(寶物)
茸長寺谷三層石塔(寶物)、石佛坐像(寶物)
茸長寺址磨崖如來坐像(寶物)
天龍寺址三層石塔(寶物)
南澗寺址幢竿支柱(寶物)
南澗寺址石井(地方文化遺產資料)
慶州南山里三層石塔(寶物)
慶州拜里石佛立像(寶物)、潤乙谷磨崖佛坐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三陵(史蹟)
佛谷石佛坐像(寶物)
神仙庵磨崖菩薩半跏像(寶物)
七佛庵磨崖石佛(寶物)
塔谷磨崖雕像群(寶物)
三陵溪石佛坐像(寶物)
三陵溪谷磨崖觀音菩薩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三陵溪谷磨崖石迦如來坐像/線刻如來坐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三陵溪谷線刻六尊佛(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笠谷石佛頭(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寢息谷石佛坐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列岩谷石佛坐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藥水溪谷磨崖立佛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白雲臺磨崖石佛立像(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鮑石亭址(史蹟)
慶州南山城(史蹟)
書出池(史蹟)
新羅逸聖王陵(史蹟)、新羅定康王陵(史蹟)、新羅憲康王陵(史蹟)
新羅奈勿王陵(史蹟)、祗摩王陵(史蹟)、景哀王陵(史蹟)
慶州蘿井(史蹟)
慶州南山洞石造龕室(地方有形文化遺產)
* 月城地區
鷄林(史蹟)
慶州月城(史蹟)
東宮與月池(史蹟)
瞻星臺(國寶)
奈勿王陵雞林月城地帶(史蹟與名勝)
* 大陵苑地區
味鄒王陵(史蹟)
慶州大陵苑一帶(史蹟)
五陵(史蹟)
東部史蹟地帶(史蹟)
財買井(史蹟)
* 皇龍寺地區
皇龍寺址(史蹟)
芬皇寺模磚石塔(國寶)
* 山城地區
明活山城(史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