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 韓國旅遊信息

雙谷溪谷

雙谷溪谷

2017-12-12

忠清北道槐山郡七星面雙谷里 85-7
+82-43-832-5550

雙谷溪谷指起自雙谷村長10.5公里的溪谷。相傳退溪李滉、宋江、鄭徹等朝鮮時代的著名儒學家和文人對雙谷溪谷情有獨鍾,曾在此生活過。溪谷爲寶賠山、君子山、飛鶴山環繞,清澈的溪水穿過松林、流過岩壁,景色非常優美。

七甲山道立公園(칠갑산도립공원)

七甲山道立公園(칠갑산도립공원)

2025-03-16

忠清南道青陽郡大峙面長谷街241
+82-41-635-7690

七甲山(561m)是由大大小小的山峰與溪谷所組成,保有原始的茂密自然森林。1973年3月6日被指定為道立公園,面積32.542㎢,由三個面(大峙面、定山面、長坪面)連接而成。主要名勝有山頂、九十九谷、七甲山莊(崔益鉉銅像、七甲山歌曲雕刻品等)、長丞公園、天庄湖、長谷寺、定慧寺、自然休養林、道林寺址、兜率城等。

七甲山的四季變化非常明顯,春天以寺院與櫻花的端莊優雅姿態為傲,夏天的天然森林讓人身心獲得安定,秋天則有滿山火紅的楓葉,冬天雪景讓人有來到天上世界的錯覺,一年四季都帶給登山客們不同的獨特感受。七甲山共有7條登山步道,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可以依據個人需求選擇相對應的登山路線,因此遊客不斷增加。另外,歌曲《七甲山》也是一般韓國人非常熟悉的歌。

* 七甲山的由來 *
韓民族從以前起就崇仰天與山,百濟時期以此山為泗沘城正北方的鎮山,舉行神聖的祭天儀式。所以山的名稱取自萬物生成七大根源的七字,與擁有萌芽之意的甲字來代表生命起源,尊稱為七甲山,另外還有七個將帥出於此風水名山之說。位於忠清南道中央的七甲山東邊有兜率城址(泗沘城)與道林寺址、南邊有金剛寺址與天葬臺、西南方的定慧寺、西邊的長谷寺,全部都是承載著百濟人靈魂的千年史蹟遺址。

七甲山於1973年3月被指定為道立公園,《七甲山》這首歌也成為現在韓國人民愛唱的歌曲之一,似乎又將充滿百濟人靈與魂的七甲山再次當作聖山來敬仰。據說七甲山的名稱原本以七岳山聞名,韓國名山大部分都擁有「岳(嶽)」字,例如雪嶽山、冠岳山、月岳山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東國輿地勝覽》卷紙18的定山縣山川篇中寫道「七甲山 左縣西十六里有古城其號 慈悲城: 又見 靑陽縣 - 七甲山」,是指縣西邊16里處名為「慈悲城(泗沘城)」的古城遺址,另又有別名叫兜率城。寺院周邊有城牆圍繞是全韓國很稀有的現象,依據傳下來的說法,有一說解釋寺院為百濟王子或王族受教育的地方,也可以說此寺院為國家重大寺院或迎接外國使臣的三國時代佛教全盛期的遺跡。這裡最重要的是,建於百濟時代的兜率城與韓國新羅鄉歌中的「兜率」名稱一樣,兜率原為梵語的音譯,為知足、妙足之意,意指彌樂菩薩所在的天上淨土。

新羅琉璃王5年創作告一段落的兜率歌是三國時代詩歌中最早的定型詩,其中出現的「漆岳」就是現在七甲山的古名。隨後,百濟的首都定在扶餘,因山川崇拜思想而將名山大川的祭禮活動佔據國政很大的一塊,所以將全國信仰對象的七岳山之名改為具有佛家最高神性的名稱。即漆字改為「七」,七字代表天地萬物生成的「七元星君」或是猶如「七星」的風、水、和、火、見、識等名。「甲」字源自於天體運行原理的六十甲子裡基本的「甲」字。另有一說為俯瞰錦江上游之川的七位將軍出現時所呈現的甲字型是風水寶地,因此才會被稱為七甲山。

瑞山龍峴里磨崖如來三尊座佛像(서산 용현리 마애여래삼존상)

瑞山龍峴里磨崖如來三尊座佛像(서산 용현리 마애여래삼존상)

2020-03-27

忠清南道瑞山市雲山面磨崖三尊佛街65-13
+82-41-660-2538

於1958年發掘的瑞山磨崖三尊佛像被列為84號國寶,是由伽倻山錄裡的大石頭所雕刻而成的。磨崖佛是由百濟的花崗岩所雕刻成的佛像,此尊佛像也是被發掘的磨崖佛中歷史最悠久和雕工最細緻的作品。由於佛像帶有一個明朗的笑容,所以人民也稱之為「百濟的微笑」,另一特點是佛像依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所觀看到的笑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雕刻的精巧細膩和其神秘色彩。

德山道立公園(덕산도립공원)

德山道立公園(덕산도립공원)

2019-12-18

忠清南道禮山郡德山面尹奉吉路

德山道立公園的德山是德崇山的簡稱。公園內擁有元曉峰、石門峰,及號稱湖西小金剛的德崇山、獬豸岩瀑布與清澈迷人的溪谷等。公園內建有修德寺,寺內全是女性僧人。修德寺的大雄殿與榮州的浮石無量壽殿、安東鳳停寺的極樂殿等,為韓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高麗時代木雕建築。
修德寺大雄殿於1936年進行為期4年的整修,由當時殿內大樑上的墨書發現,修德寺為高麗忠烈王34年(1308年)時期所建造。
被指定為國寶49號的大雄殿,可從高麗時代建築的風格中,見到百濟特有線條設計。建築物採前三旁四隔間的單層「人」字型設計,讓整座殿宇更顯莊重。

修德寺(수덕사)

修德寺(수덕사)

2021-03-17

忠清南道禮山郡德山面修德寺內街79
+82-41-330-7700

位於忠清南道禮山郡德山面德崇山的修德寺,為韓國佛教的重要寺院之一。修德寺的主要建築為1308年建造的大雄殿,被列為國寶的修德寺大雄殿為韓國最早的木造建築,自1528年至1803年為止,共歷經4次修建,但仍維持著過去的原貌。而寺內除了大雄殿之外,尚保有修德寺3層石塔等眾多文化財。

* 傳說
百濟時代創建的修德寺至統一新羅時代為止,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寺院丹青大幅脫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修。當時的法師在籌措修建費用方面,遇到極大的困難。有一天,突然有位妙齡女子前來,自願到寺裡的膳房幫忙。由於她的美貌出眾,「修德小姐」的消息不脛而走,附近許多人紛紛前來,只為了一睹其廬山真面目。連日來寺裡都是人山人海,甚至新羅的宰相之子「定慧」還前來提親。女子表示要等佛寺修建完,才答應這場婚事,青年聽到答覆後,就把大量家產投入寺院的整修,使原本需要10年時間的修復工程,短短3年就圓滿完工。落成典禮當天,這名青年以大功德主的身分參加,他催促修德小姐和他一起離開,但女子卻說衣服沾到髒污要去換件衣服,隨而進入旁邊的房間,之後再無動靜。久等的青年忍不住打開房門走進房內,而女子馬上準備躲到另一間房。慌張的青年想挽留,但就在要抓住女子的瞬間,旁邊的岩石突然裂開,女子和房門憑空消失,徒留女子的一隻襪子,以及裂了一道大縫的岩石。從此之後,每逢春天在岩石裂縫處就會神奇地開出形如襪子的花。相傳那名女子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因此就以那名女子的名字「修德」作為寺院的名字。而愛上女子的定慧感到人生無常,到山頂上另建一座寺廟,即為定慧寺。

首爾貞洞教會(서울 정동교회)

首爾貞洞教會(서울 정동교회)

2020-06-25

首爾特別市中區貞洞街46
+82-2-753-0001

貞洞教會竣工於1895年,是韓國最早的基督教堂。竣工當時貞洞教會占地115坪,1926年對教會兩側進行增建後面積擴大爲175坪。貞洞教會被指定爲第256號歷史遺跡,紅色的磚牆呈現出北美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教會內則有創建人Appenzeller牧師的半身像和50周年紀念塔。貞洞教會發行了韓國國內最早的月刊雜誌《教會》,並最早設立了暑期聖經學校,在傳教方面起到了先驅者的作用。 貞洞教會位於街景優美的貞洞,尤其秋天落葉紛飛,景色最爲迷人。貞洞教會附近的旅遊景點有貞洞劇院、德壽宮、首爾市立美術館等。

湫岩海邊(추암해변)

湫岩海邊(추암해변)

2025-02-03

江原特別自治道東海市燭臺岩街26

湫岩海邊是奇岩怪石林立,海岸峭壁與沙灘格外美麗的海邊。整個海灘不大,但已足夠欣賞壯觀的風景。這裡也是有名的日出勝地,尤其是湫岩燭臺岩,是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在韓國國歌「愛國歌」影片中常作為第一小節背景畫面登場,高高聳立向天,太陽在上方如同燭火一般,故稱做「湫岩燭臺岩」。距燭臺岩約200公尺遠的海上吊橋也值得一看,這座奇岩怪石間的海上吊橋全長72公尺,能帶給人走在海上搖晃的刺激感,還能以美麗的東海為背景,在此拍照留念。在燭臺岩往吊橋的途中,還會經過名為北坪海巖亭的涼亭。這是1361年三陟沈氏的始祖沈東老卸下官職時,為了養老生活所建。如今的涼亭約為1790年左右重修。遊覽完海上吊橋後,也推薦接著到湫岩雕刻公園參觀。

望祥海邊(望祥海水浴場)(망상해변)

望祥海邊(望祥海水浴場)(망상해변)

2022-12-22

江原道東海市東海大路

* 東海岸最大的鳴沙十里沙灘與汽車露營勝地 *
望祥海邊(望祥海水浴場)位於墨湖港北方3公里處,作為國民旅遊區,與附近的玉溪、鏡浦等組合成東海岸的知名旅遊區。總長1.4km的寬廣沙灘與青鬱松林(樹齡20~30年)、清澈的海水、淺淺的水(坡度2~4度、平均水深0.5~1公尺)等,擁有東海岸海水浴場中最寬廣、舒適的環境,海水浴場內也有停車場、露營場、淋浴間、公共洗手間等各種便利設施。海水浴場正上方就有汽車露營場,深受開自家用車前來的遊客喜愛。附近還有眾多景點如泉谷自然洞窟、武陵溪谷與湫岩燭臺石等,往南則是鱗次櫛比的簡易海水浴場(魯峰、大津、於達、寒島、甘湫、湫岩海水浴場)。與附近的墨湖港皆為連接江陵至三陟間的海岸旅遊區之一,且盛產魷魚、海螺、海蔘、海鞘、牙鮃等,海產十分豐富。

華陽九曲(華陽洞溪谷)(화양구곡(화양동계곡))

2022-11-10

忠清北道槐山郡青川面華陽洞街202

華陽九曲於1975年被劃入俗離山國立公園內,位於清州東邊32km處。朝鮮中期宋時烈先生曾隱居於此,模仿中國的武夷九曲,將華陽洞溪谷命名為華陽九曲(擎天壁、雲影潭、泣弓岩、金沙潭、瞻星臺、凌雲臺、臥龍臺、鵲巢臺、巴串)。華陽洞溪谷與槐山仙遊溪谷相距7km,為可享受青山綠水的旅遊景點。

[華陽九曲]
* 第1曲 擎天壁
岩壁高高地聳立著,其形勢堪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勢高聳延伸至天際,好像支撐著天空般,因此稱為擎天壁。岩壁上還刻有宋時烈先生留下的字跡「華陽洞門」。

* 第2曲 雲影潭
位於擎天壁400m北邊的溪谷,匯聚清澈的溪水成潭。由於清楚倒映著白雲的影子,因此取名為雲影潭。

* 第3曲 泣弓岩
雲影潭南邊有著又白又圓扁的岩石,據說孝宗大王辭世後宋時烈先生非常傷心,每天清晨在此岩石上痛哭,因此後人命名為泣弓岩。泣弓岩旁邊還有為紀念壬辰倭亂時明神宗派兵協助朝鮮而建的萬東廟,內部供有明神宗之牌位。

* 第4曲 金沙潭
清澈乾淨的水質,加上黃金般的沙子,因此稱為金沙潭。經過泣弓岩東南方的山麓,即抵達金沙潭。這裡是華陽九曲之中心,適合親子旅客到此戲水。1666年宋時烈先生在潭邊岩石上興建巖棲齋,在此研究學問並培育後進。

* 第5曲 瞻星臺
道明山山腰岩層環繞,形成石臺,即為第5曲。不僅風景秀麗,聳立的石臺高達數十公尺,臺下刻有明毅宗(崇禎皇帝)御筆「非禮不動」。由於平扁的大岩石層層交疊,據說其上可觀測星陣,因此被命名為瞻星臺。

* 第6曲 凌雲臺
大岩石聳立在溪邊,其高度好像可以凌駕在雲上,因此被稱為凌雲臺。

* 第7曲 臥龍岩
從瞻星臺往東南邊走1km即可看到此岩石。石頭整體呈龍蜷曲臥伏之態,長度極長,被稱為臥龍岩。

* 第8曲 鶴巢臺
臥龍岩往東走即為鶴巢臺。岩山上遍布青松,好似保存著久遠的古時舊事。相傳過去曾有白鶴在此築巢生子,因此取名為鶴巢臺。

* 第9曲 巴串
有塊白色的岩石在小溪中央展開,好似沒有瑕疵的玉盤般,尋訪山水景色的觀光客一定會停留在這寬廣的盤石上。往鶴巢臺北邊走一點,即可看到這歷經風霜雪月的盤石。

寧越莊陵[UNESCO世界文化遺產](영월 장릉(단종) [유네스코 세계문화유산])

2024-02-16

江原特別自治道寧越郡寧越邑端宗路190

朝鮮第六代王端宗(1441~1457年)的陵墓,雖是王陵,卻顯得樸素。端宗的叔父世祖篡奪王位後,將端宗從首爾驅逐到了這裡,並處以死刑。陵園設有齋室與端宗歷史館,每年4月重現端宗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