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慶尚北道安東市陶山面陶山書院街154
陶山書院是為了追思性理學大師李滉(1501~1570,號退溪)的學問與德行,建於慶尚北道安東市陶山面的書院。從建築構造上來看,陶山書院大致可分為陶山書堂及陶山書院兩部分。陶山書堂為退溪先生的住所,亦為教導弟子之處,而陶山書院則是退溪先生過世後所增建的祠堂與書院。
陶山書堂建於1561年(明宗16年),是退溪先生返鄉後,為了研究學問與栽培後生晚輩而建,也是書院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據說由退溪先生親自設計建造,當時一併建造了做為儒生宿舍的隴雲精舍及下庫直舍。陶山書院則於退溪先生過世6年後的1576年竣工。1570年退溪先生逝世,1572年弟子及儒生們即決定於尚德祠供奉退溪先生之牌位。2年後,當地士林共同商議並一致同意建造供奉牌位用的祠堂,因而在陶山書堂後方興建典教堂與東·西齋,完成了如今陶山書院之建築。
1575年(宣祖8年),宣祖御賜了韓石峯親筆所寫的「陶山書院」匾額,而使這裡成為賜額書院,也成為嶺南儒學的總本山。1615年(光海君7年),當地士林決定將李滉先生的弟子月川趙穆也配享於書院中。1792年(正祖16年),正祖致祭李滉先生,並於同年加開名為「陶山別科」的科舉考試。1796年(正祖20年)建立了試士壇,1819年(純祖19年)則建了東光明室作為藏書庫。1870年(高宗7年)興宣大院君實行書院撤廢令,陶山書院因作為賜額書院而免遭廢除。1930年(庚午年)增建了西光明室,1932年(壬申年)移建了下庫直舍。1969年,佔地324.945平方公尺的陶山書院正式被指定為史蹟,用以緬懷退溪先生的學問思想。自1970年起,在總統令之下開始陶山書院的維護與增建工程,使這裡成為韓國儒學思想的精神故鄉。而陶山書院管理事務所也於1977年成立,持續管理並協助祭祀至今。
◎ 邂逅韓流魅力的旅遊資訊 - 綜藝《我是單身》
第16期成員穿著韓服隨機配對的場所。不論個人想法,僅依衣服顏色決定搭檔時,就連觀衆都能感到到那份心跳與緊張。沿著附近的步道漫步,除了書堂內部之外,還能欣賞腺柳、試士壇等書院亮點場所。
2021-01-22
濟州特別自治道西歸浦市頓乃克路137
頓乃克是濟州漢拏山國立公園著名的避暑聖地,常年流著自漢拏山而下的沁涼溪水,溪谷兩旁溫帶常綠樹林鬱鬱蔥蔥,還有高5公尺的鴛鴦瀑布(自頓乃克入口處徒步約1.5公里,約需20分鐘)與小型池潭,景致十分秀麗。而漢拏山海拔400公尺一帶也是知名的珍稀植物寒蘭與冬季草莓的生長地。濟州的百中日(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有潑水的習俗,據說在這一天被潑到此處的溪水,所有的神經痛都會消失,因此吸引許多遊客造訪。
從頓乃克遊園區入口至溪谷為止,有長約700公尺的林蔭道,林木十分茂密,中間還設有木製長椅,相當適合享受森林浴。溪谷入口對面300公尺處有露營場、停車場、野炊場、運動設施等便利設施,還有鄉土餐廳,可一嚐土雞等濟州特色美食。
* 頓乃克地名由來
自古以來這一帶就常有野豬出没,而被稱為「dotdeureu(돗드르)」,在濟州語中「dot」為「豬」,「deureu」指「原野」,即「豬原」,為今日濟州吐坪村的舊名。而野豬在豬原飲水的溪水入口處,就被稱為「豚川口(donneko / 돈내코)」,「don」即「豚」指野豬,「ne」為韓文的「川」,「ko」則是濟州語的「河川入口」。但自1920年代吐坪村的居民曾在此見到野豬後,這裡就再也沒有野豬出現過的記錄,只能從地名中找到些許蛛絲馬跡。而後「豚川口」之名又被音譯,才成為今日的地名「頓乃克」。
2025-03-16
釜山廣域市海雲臺區佑洞
* 盡享茂盛的冬柏樹(山茶樹)與大海風光,冬柏公園(Nurimaru APEC House)
冬柏公園是由坐落在海雲臺海水浴場南端盡頭的冬柏島改造而成的公園,1966年9月1日被指定為公園用地,1990年代正式進行開發,最後成為現在的公園。而冬柏島也成為與陸地相連的陸連島,島上茂盛的冬柏樹和松樹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
隨著2006年APEC會議在釜山的舉辦,海雲臺的環境重新整頓,散步路也得到改善,此後遊客絡繹不絕。除散步路以外,羽毛球場、長椅、洗手間等便利設施也相當完善。而這裡的洗手間還曾在2001年韓國訪問年及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韓國觀光公社為改善洗手間文化而進行的全國公共洗手間審查中,獲選最舒適的洗手間。
島上山頂有新羅時代末期學者孤雲崔致遠的銅像和碑文,循環路旁一處有海雲臺石刻,上書「海雲臺」三字,據說是崔致遠所寫,而這一帶的地名也由此而來。相傳崔致遠為避亂世前往海印寺途中,為此地的絕景讚嘆不已,故於冬柏島堆石造臺,吟誦大海、白雲、月亮和山巒,並在這岩石上刻下了「海雲臺」之名。
* 暢游冬柏公園的推薦散步路 *
冬柏公園內鋪設有散步路,非常適合一邊欣賞大海風景一邊散步。散步路線可分為海雲臺海邊與冬柏島兩條。沿著海雲臺海邊路燈建造的海邊散步路適合漫步,也適合赤腳走路,一邊運動一邊感受砂石。而冬柏島路線則可迎著清晨的朝陽,於觀景臺欣賞到海面岩石上方呈現的絕美景致。從迎月嶺延伸出來的平緩的海雲臺海灘上,廣安大橋的遼闊景色映入眼簾。可以細細體味崔致遠所刻寫的岩石文字,也可以在Nurimaru APEC House附近快步走路,活動手腳。
2022-11-28
慶尚北道鬱陵郡鬱陵邑獨島異斯夫街55
獨島位於韓國最東端的鬱陵島東南角87.4公里的海域,總面積為180,902平方公尺,由岩石島組成的一個火山島。準確位置是在東經131度52分,北緯37度14分。
新羅時代智證王13年(512年),異斯夫(真興王時期的將軍、政治家)把鬱陵島和獨島組成的于山國收歸為新羅所有,在歷史上有「六月于山國歸屬新羅」的記載。
根據朝鮮時期(1392-1910年)《成宗實錄》記載,金自周曾對獨島(當時稱三峰島)的形狀進行過描寫。朝鮮時期,獨島也稱爲三峰島、可支島、于山島等,1881年改稱爲獨島。1906年鬱陵郡守沈興澤最先正式使用獨島的名字,1914年行政區域改編時又劃入慶尚北道。
壬辰倭亂後日本漁民更頻繁地出入鬱陵島和獨島的近海,於是安龍福就東渡日本,向日本政府確認鬱陵島和獨島是韓國的領土,並禁止日本漁民在兩島附近捕魚。對此史書上亦有相關的記載。
獨島由東島、西島及其附近的36個小島組成,東島(海拔98公尺)有火山噴出口;西海(168公尺)無噴出口,是由火山岩構成的。東島和西島間有兄弟洞,東島還有天頂洞和海蝕溶洞,其海蝕階地和海蝕崖地形十分發達。
2025-03-16
慶尚北道聞慶市加恩邑
聞慶八景第一景的龍墜溪谷,坐落在忠清北道槐山郡和慶尚北道聞慶市的交界處,地處大耶山山麓,被岩峰與奇岩怪石圍繞。在龍墜溪谷眾多祕境之間,分爲兩段的龍墜瀑布相當壯觀,是名勝中的名勝,相當知名。這裡據說是雌雄兩條龍升天之地,瀑布兩邊巨大的花崗岩石上有印痕,據說是兩條龍升天時打了個嗝,龍鱗就在岩石下留下了印痕。此外其它地方乾旱時,這裡的溪水也從未斷過,因此自古以來人們都在這裡求雨。龍墜溪谷分爲上龍墜和下龍墜,數萬年歲月不停流過的水流衝擊花崗岩,形成罕見的心形水池,便是上龍墜的所在地,特殊的形態,令看到的遊客都不禁微笑。由上龍墜暫時停下的水流,如同溜滑梯一般,在光滑的岩盤上順流而下,水流相對而言和緩一些的此處便是下龍墜,夏季時調皮的小朋友們常把這裡當成溜滑梯戲水。經過龍墜瀑布上方寬闊的岩石地帶,約步行20分鐘,就到達了月影臺。在月明之夜,月上中天時,月光照耀到岩石與溪谷中的清水上,景色十分美麗,因此得名月影臺。
大耶山屬於白頭大幹山脈,在聞慶的眾多山中也是知名度極高的名山,位於慶尚北道聞慶市加恩邑完章里的大耶山,以白頭大幹山脊為界,臨接忠清北道槐山郡青川面三松里。2002年為世界眾山之年,當時聞慶的主屹山、黃場山、曦陽山與大耶山都一同被山林廳選為韓國100座名山。自古以來就是名山的大耶山,在許多文獻裡面都留有記載,特別是朝鮮時代哲宗時的《大東地志》(約1861年以後),還有「大耶山,曦陽山南支上峯曰毘盧,為仙遊洞主山,西距淸州華陽洞三十里」的記錄,由此可知其主峰被稱為為毘盧峰。
2024-03-11
濟州特別自治道西歸浦市天帝淵路132
+82-64-760-6331
因七仙女夜裡順著雲橋下凡來此遊玩,而得名天帝淵(上帝的池塘)。三段式瀑布從茂密林間墜落,場面蔚為壯觀。瀑布水從第一瀑布飛落後形成池沼,接著從第二瀑布、第三瀑布落下後匯入大海。另外還能欣賞刻有七仙女像的仙臨橋。
2021-09-10
慶尚北道奉化郡明湖面清涼路255
+82-54-679-6651
位在奉化邑東南方29km、安東市東北方24Km的清涼山(870m)像是躲避人間俗事的紊亂一般,默默隱藏著。並且擁有包含金塔峯在內的12作美麗山峰、8個洞窟、包含新羅文武王3年(663年)元曉大師所建的清涼寺在內的12座寺廟及庵子、寬昌瀑布等觀光資源。
清凉山道立公園自古就有著名的高僧和文人居住。清凉山的奇岩峭壁構成了12座山峰,洛東江環山而流。清凉山道立公園的岩石後面有朝鮮時期著名學者李滉(號退溪,1501-1570年)所作的“清凉山歌”詩碑。據說退溪先生在修建教授儒學的學校即陶山書院時,曾對究竟選擇清凉山還是現在陶山書院所在地猶豫不决。除了退溪先生外,新羅時代的僧侶元曉、義湘(625-702年)、書法家金生(711-791年)、學者崔致遠(857-?)等有名的人物也都曾來清凉山研修學道。他們的故事流傳至今。清凉山的文物古迹有清凉寺、應真殿,以及退溪的弟子們在退溪曾與文人們講學論道的地方修建的吾山堂,高麗恭湣王(1351-1374年在位)爲躲避紅巾賊之難(農民起義)而來此居住時修建的清凉山城等。
2024-03-04
慶尚南道河東郡青岩面元默街60-10
+82-55-883-2609
位於智異山河東方向脊線山麓的青鶴洞是目前有30多戶、200多名居民的村莊,村裡有多座書堂,儒生書堂傳授禮儀教育、人性教育、漢文教育等,並有傳統體驗、農村體驗與極限訓練等體驗活動。
2023-02-27
慶尙北道奉化郡明湖面清涼山街199-152
清涼寺位於清涼山道立公園內,為新羅文武王3年(663年)由元曉大師所建,法堂被列為地方文化財的清涼寺內保有琉璃寶殿。從風水地理學來看,清涼寺可以說是寶地中的寶地,六六峰(12座山峰)就像是蓮花瓣一般包圍在四周,而清涼寺所在處正是花朵雄蕊的位置。寺院中還留有兩個貴重的文物,即有著恭愍王御筆匾額的琉璃寶殿與紙佛。琉璃寶殿意旨供奉藥師如來佛之處,而紙佛雖然是紙做的佛,但現已噴上金漆。
寺院正後方是可將清涼山風景盡收眼底的菩薩峰,原名卓筆峰,據說朝鮮中期學者周世鵬在觀測過地形後,重新將此地命名為菩薩峰。若說清涼寺可以稱作內清涼,那麼應真殿就是外清涼了。應真殿是元曉大師曾經居住過的佛庵,建於西元663年,為清涼山景觀最優美之處。從登山步道入口附近的立石出發,徒步約30分鐘即可抵達。後方巨大的金塔峰就像是屏風般圍繞著佛庵,底下為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岩石呈9層金塔的模樣,而每層紮根的松樹有如鑲嵌在岩壁上般,艱忍不拔的風姿令人印象深刻。每逢秋季,峭壁下遍染紅葉,景色相當壯觀。
* 主要文化財 - 應真殿、5層舍利塔、金生窟、清涼精舍
2025-03-07
首爾特別市鐘路區昌慶宮路185
世宗大王為侍奉上王太宗,而於1418年建立壽康宮,即昌慶宮的前身。而後成宗以降的朝鮮歷代君王們,為侍奉世祖的王妃貞熹皇后、德宗的王妃昭惠王后、禮宗的王妃安順王后,先後建造了明政殿、文政殿、通明殿,並命名為昌慶宮。
昌慶宮有悲痛的歷史。壬辰倭亂時曾被燒毀過,李适之亂及丙子胡亂也遭逢祝融。肅宗時仁顯王后與張禧嬪、英祖時被關在米缸冤枉而死的思悼世子等故事,皆深埋在昌慶宮的歷史洪流中。
史蹟昌慶宮在日據時代被降級為昌慶園,並做為動物園使用。為消除日帝統治陰霾,在全民族的努力下,於1987年重新找回了宮闕原有的面貌。內有弘化門、明政殿(朝鮮王朝的正殿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通明殿、養和堂、春塘池等。